记者 马保真 周芳
初冬飞雪,瑞雪给草原披上了银装。行走在甘南大地,抬眼皆是风景,甘南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更是脱贫任务最重、攻坚难度最大的地区。 重任在肩,刻不容缓。甘南州委、州政府坚决贯彻落实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任务,抓重点补短板,抓落实促发展,控辍保学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教育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扶贫成效显著,随着教育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人、才、物、力、智源源不断汇聚,教育的光芒正普照在每一个孩子身上。 截至目前,全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适龄学生全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和“营养餐”等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无因贫失辍学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11%。 控辍保学 “确保一个孩子不能少” 在夏河县拉卜楞小学,三年级的班巴才让正和同学们一起上藏数学课。之前,本该和同龄人一样,享受学习的快乐,他却从小被父母送进了寺院。2018年,经过县乡各级干部的努力,他重返校园。 “我在学校能学到汉语,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学习、生活、交朋友,我很喜欢。”现在的班巴才让,成绩跟了上来,性格也更加开朗,在党的一系列政策的帮扶下,家里的经济情况也逐渐好了起来。 受地理环境、办学条件和家长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影响,在我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失学辍学现象一度较为普遍。从2018年开始,我州以“确保一个孩子不能少”为目标,打响了控辍保学攻坚战。 近年来,我州累计劝返义务教育失辍学学生5624名。各县市坚持“教育引导”和“依法劝返”并举原则,克服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家长观念转变难等困难,反反复复、不厌其烦、不遗余力做工作,直至将学生成功劝返,确保控辍保学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一个个辍学学生从个体商铺饭馆,放下了碗碟,拿起了书本,从寺院佛堂回到学校课堂,脱下僧衣,穿上了校服。 所有僧童走出佛堂走进学堂接受义务教育,这在甘南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僧童转移入校消除了甘南教育加快发展的一大障碍,解决了甘南人一直想解决却没有解决的问题,办成了甘南人一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事。 控辍保学,不仅要“劝得回”,更要“留得住、学得好”。 “劝返过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有些孩子劝返归来后,依然有逃学、逃课现象,我们耐心给孩子和家长做工作,如今,这些孩子都已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纪律约束。”藏文班管理员才让扎西告诉记者。 全州各级学校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开齐开足国家规定课程,配强配好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用高质量的教育留住学生,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指导帮扶,开展关爱活动,帮助失辍学学生融入学校和班集体学习生活,树立学习信心,让他们“留得住、学得好、能毕业”。 当朝阳初升,班巴才让背起了书包,坐到教室里,读书声在校园回荡,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夯实基石 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全面加快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尤其是把“两类学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优先布局规划,优先安排资金,优先改善条件,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保驾护航。 迭部县旺藏镇迪让小学,课间操时间,孩子们随着音乐节奏,在操场上舒展四肢。抬眼望去,迭山脚下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内容丰富的文化墙,窗明几净的校舍,洋溢在孩子脸上的笑容,还有蓝天白云,构成了一幅美丽画卷。 “学校的土操场上,高过膝盖的枯草在风中摇摆,教室墙壁已垮掉一半……”这是该校老教师杨业林日记中的一段话,他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二十多年前初来任教时学校的样貌。 2018年“全面改薄”项目实施,学校先后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对校舍进行升级改造,建成了17间新教室和教师办公室,配齐了录播室、图书室、音乐室等多功能教室和教学设备,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