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激活“一池春水”
——我州就业扶贫工作综述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0年12月1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夏河县善源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做铜壶的后期加工工作
  夏河县人社局副局长桑吉介绍铜壶的用途功能及市场价格
  记 者 马保真 周芳 
 通讯员 桑立峰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扶贫是推动贫困家庭摆脱贫困最有力的手段。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全州上下坚持将就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下足功夫、精准施策,积极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确保有劳动能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稳岗不丢岗、转业不失业,实现持续稳定增收,激活全州脱贫攻坚的“一池春水”。
  甘南州转移就业专责工作组积极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精准施策多措并举,坚持把就业扶贫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之一,抓实抓细以扶贫车间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劳务输转、劳动力技能培训、乡村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等为重点的转移就业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力推进就业扶贫各项工作,为我州打赢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提供了有力支撑。
扶贫车间 “扶”出好日子
  扶贫车间作为就业扶贫的重要载体,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今年,夏河县善源民族工艺品有限公司被评选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示范基地,达麦乡呼尔卡加村农牧民群众万代贡一家在这里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愿望。
  “我们一家三口都在厂里打工,每月人均能拿到4000元左右的收入,家里也盖上了新房子,生活质量提高了,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万代贡高兴地说。
  扶贫车间,让有就业能力、就业意愿的群众在家门口灵活就业,稳步走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
  善源公司优先安排建档立卡户劳动力就业,有效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来源,公司现有员工28人,其中建档立卡户21人。
  善源公司负责人罗科告诉记者,2019年扶贫车间只有11个建档立卡户,今年又吸纳了10户,政府也给了相应的政策和补助。
  “今后我们计划扩大生产,逐步带动更多的贫困户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意愿。”罗科说。
  近年来,甘南州充分发挥扶贫就业车间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周边农牧民群众就近就业,积极指导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细化实施政策措施,协调解决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建设,全方位巩固脱贫成果。
  截至目前,全州建设认定扶贫车间181个,其中,省级层面扶贫车间164个,州级层面扶贫车间17个。吸纳富余劳动力6397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2337人。
电子商务 拓宽致富路
  甘南州依托扶贫车间把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切入点,“县长直播带货、网红带货”等逐渐成为推动全州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90后藏族小伙卓玛才旦,自2013年创办夏河县雪域邦坚梅朵民族用品加工有限责任公司起,看准当地藏香农特产品热销内地的商机,依托淘宝、藏宝网电商平台,不到一年时间实现增收7万元。
  卓玛才旦说,“回乡创业致富增收后,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富有藏文化元素的产品,也希望可以通过电商平台,将民族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电子商务既“输血”又“造血”,成为广大群众脱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我州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产业互融、全域谋划”的模式,为广大群众创业创新提供了广阔平台,积极培育电商扶贫带头人,使其成为政府电子商务进农村的致富能手、带头人、领头雁。
  “今后,我打算继续运作好电子商务平台,计划通过直播、短视频平台,把电子商务做大做强,不断拓宽销售渠道。”面对电商发展的前景,卓玛才旦满怀信心地说。
  作为精准扶贫的新模式,电子商务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商贸流通、带动创新就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打通服务农村最后一公里”,电子商务不仅缩小了农村与城市的贫富差距,各类产品通过电商平台直接在网上销售,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群众收入,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电商扶贫的重要意义。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