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一枚黄杏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1年01月1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甘天枝


  □甘天枝

  一看到黄杏,我就会记起挨妈妈的那一巴掌。那年我八岁,正给猪圈垫干土的母亲,也许远远就知道我手里捧着什么。待我刚一走近,还没开口,她就给了我一记耳光。我被扇得晕头转向,手里那枚黄杏也顺势“啪”地摔落在了土地上,就像破了壳的鸡蛋,碎出一片金黄色的汁液,杏核也飞出老远。我没顾上去看母亲发怒的神情,慌忙扔掉肩上的书包扑过去,企图用手捧起它,再给母亲解释。可那枚黄杏已与地上的沙土交汇成了泥巴,无法再捧起。
  我无声地流出委屈的泪水。望着还在那里生气的母亲,我说:“妈妈,我捡来的,想让您尝……”
  一听这话,母亲才觉得冤枉了我,扑腾一声跪倒在地,抱着我,用手擦了一把我脸上的泪珠,拍拍我身上的土,默默落泪:“娃啊,不是娘狠心打你,我多次告诫你,不准动别人家的东西,你怎么就没志气呢!”
  “妈妈,我有志气!地上的杏子我捡到了,我没抬头看树上……”
  “别人的东西,捡回家也不行!”母亲的语气又严厉了起来。说着,她丢开我的手,起身抹泪而去。
  那个背影,至今犹在我眼前。
  有一年夏天,母亲买回两斤黄杏,再三叮嘱吃完杏子留下杏核,要种树。立冬前,父亲和母亲便将那些杏核种在了门前水渠旁的农田边,第二年春天就长出了许多小杏树幼苗。每当想到这些杏树上会结出黄灿灿的杏子,我嘴里就口水泛滥,酸甜的感觉布满心间。
  母亲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想吃苹果十五年,得用心去等待!”
  一转眼,四年过去了,令人奇怪的是杏树虽然长得很壮实,却年年不见挂果。妈妈感到不可思议:难道我栽的全是些公树,没栽上母树?一问林场技术员,却说:“都是些酸苗苗!”
  “难道就是公树?”
  “酸苗苗,就是没有经过嫁接的苗子,不是什么公的母的。”
  “那可咋办?”母亲问。
  “你家的树苗长势好,正是嫁接的最佳时候,春天,林场可派技术员来,帮你嫁接出最好吃的果子。”
  “嫁接一棵树苗得多少钱?”
  “杏树一棵苗六毛钱,包活,不活不收钱。你也可以参加技术培训班,十天的培训费是二十元。回来自己也可嫁接。”
  母亲拿出一个陈旧的掉了漆的木算盘,算了好一阵。最后决定,还是自己去培训划算一些。
  培训回来,母亲信心十足。
  借来工具,顶着烈日和父亲锯倒那些果树枝,嫁接上她买来的新芽条。虽然胳膊、脸上晒得脱了一层皮,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服,但我能猜出父母的心里是甜的,是寄予希望的。母亲边干活边说:“所有嫁接过的果树都能提前结果子,不需要再等那么多年了。”几个月后,母亲嫁接的几十棵杏树,却只成活了一棵。母亲摸着一棵树独自流泪:“都怪我,为了节约几十块钱,耽误了娃娃们吃杏子的时间。”技术员又被请来我家,他指着树桩对母亲说:“没活,是技术没学精,含糊不得。”站在一边的我,听了技术员那神秘兮兮的话,嘴上虽没说什么,心里并不服气。星期日,趁着母亲外出,我锯倒一颗树,学着母亲嫁接了一棵树。母亲回来,一见我锯倒的树,虽然心疼,却没指责我什么,只说:“娃,你已经上初中了,知识也学了几书包,按理说你也能干这些活了,但这是技术活,不懂就不要做。”自然,我嫁接的那棵树,不仅没活,连树桩也彻底干枯了。
  母亲重新去林场学习。她跟我说:“学啥都得学透学精才行,不能学成夹生,一知半解会害死人,你娘吃的就是没弄透彻的亏。”
  我当兵那年,母亲终于实现了梦想。“等明年杏树就结上果子了,你却要走了……”母亲抹了一把泪。
  “等我回家,再好好品尝妈妈嫁接的黄杏子。”
  没料到,这一去,就扎根在了甘南草原,老家却再也没回过……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