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君宜
如果,你的心弦被拨动了,那一定是因为动情了。如果,你的生活被珍惜了,那一定是因为热爱了。在这个播种的季节里,因阅读的风景必将带来五彩缤纷的世界,给甘南大地洒下硕果累累的金秋。 ——题记 (一) 五月,甘南,阳光明媚,草长莺飞。 五月,甘南,花苞绽放,听闻柳唱。 五月,甘南,春的歌唱,醉在书香。 五月,在这个万物复苏,充满诗情画意的季节里,书的芳香迎风吹来,扑入孩子们的心田。 长辫子,大眼睛,白里带着些红晕的那个可爱又聪明的女孩,脸上挂满对文学的渴求。她正手握钢笔,埋在高高摞起的书堆前,奋笔疾书。 屋外的阳光照得我眼睛微眯,温暖又舒适。晨读为人们带来力量。也许是因为昨夜微风雪雨招呼的缘故吧,远处山坡上的小草穿起了淡绿的衣裳。院子里的柳树梳起了她的小辫子,各种花也开始打扮自己,舒展身姿,一阵清香飘来,醉了心田。 我打开学生今天的共享笔记:《为人民服务》一文中的精彩句段“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有的人想流芳百世,却早已臭名昭著;有的人愿作野草,然而野草青青。有的人只为自己,大家看到他的悲惨下场;有的人为他人,大家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从臧克家的《有的人》里,我明白了鲁迅先生用它光辉的一生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不在索取,而在于奉献。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要做一个无私奉献的人。 看着她清秀的笔迹,图文并茂的一页页阅读笔记,我屏息凝神。我从孩子们的稚嫩的语言里,知道了他们的收获,同时也给了我收获。 细听每一个孩子的心声,允吸着每一本浓墨淡笔的香气,这个早晨,我是富有的。 我继续用指尖轻翻一页页整洁又漂亮的精美笔记,这是孩子们每天都认真学习的足迹,努力勤奋的标志,也是我精心耕耘的园地。 “《匆匆》一文,让我明白了时间的可贵。《绿》一文让我体会到,作者通过对梅雨潭的描写,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背影》一文,通过对父亲的细腻刻画,抒写了父亲对“我”的关爱和岁月刻在他脸上的沧桑印痕……” 我动情,我震撼。 五月的甘南醉了。醉在了孩子们稚嫩又甜美的诵读中;醉在孩子们整洁又唯美的笔迹里;醉在一个又一个为了阅读而响起的一曲又一曲悠扬又动听的轻音里。孩子们沉浸在唐诗宋词的离愁别绪里;徜徉在中外经典的激情交响乐里。 让书本成为伙伴;让读书成为习惯。 “知识不一定延长生命的长度,但一定能拓宽生命的维度。”我相信它所蕴含的意义。 五月,在甘南,有一群人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孩子诵读,大人陪读,老人阅读,青年默读。读书成了人们生活中每日的营养餐。人们从书中汲取着养分。而最耀眼亮丽的就是那群充满朝气蓬勃的孩子。在唱响“全民阅读,书香校园”的号角中,让书香醉了甘南。 (二) 曾几何时,父亲坐在灯下,背靠长椅,认真翻阅书页的情景在我的眼前清晰浮现。我不知道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来自哪里?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是八十年代优秀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年轻的时候除了每天工作,研究零七八碎的机器零件,最多的就是坐在桌前看报读书。他对我们兄妹三人平日里的教育十分严厉。自己看书,也教我们看书。 刚上初中时,有一天,他兴致勃勃地从门外走来,声音异常洪亮地说:“女儿,铝制厂杨老板的女儿、儿子考上大学了,他家里清理出了一大堆准备扔掉的书籍,你要去看一看吗?”我随即起身跟父亲来到了离家几十米外的工厂里。当我走进厂院时,被眼前堆积如小山的书惊呆了。 父亲把我带进这堆书山之后,就走了。我埋在这书山里整整三天。 之后,跟随父亲读书的那几年光阴,书成了我生命历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本书可以看上三四遍,有的甚至已记不清究竟翻了多少遍都磨破了边。 书中的精彩部分至今记忆犹新。 以前读过的每一本书,我现在仍然可以推荐给孩子们继续去读。就像父亲曾经教导我一样,我也努力把他们引向书山的脚边,鼓励他们不断向前攀援。 我和孩子们允吸着每一本书中的充足养分,不断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