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满辉 这是一种超越血缘关系的大爱,这是一个回汉民族团结的故事,这也是淳朴民风的具体体现。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大爱就发生在汉族老人朱世良和回族汉子马儿洒之间。 74岁的朱世良是甘南州邮政局退休职工,57岁的马儿洒是朱世良小院的长期房客。用马儿洒的话说:“朱世良和我虽不是父子,但胜似父子,比真正的父子还亲。” 朱世良和马儿洒之间发生过怎样感人的故事呢?这还得从十年前说起。 相遇相知 人和人的相遇绝非偶然,也许都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十年前,47岁的夏河籍群众马儿洒,独自一人带着四岁的儿子来到合作,租住在合作市伊合昂街道办念钦街社区四组朱世良的小院中,这一住,至今已有十年时光了。 马儿洒从小失去家人,幼年时从老家陕北流浪到夏河县,靠给牧民放牧维持生活。妻子生下儿子后,嫌弃他穷,狠心撇下孩子离家出走。马儿洒和儿子相依为命,生活所迫,马儿洒不得不另谋生计。就这样,马儿洒四处打工挣钱,来到了合作,住进了朱世良家。 朱世良老人体态清瘦,但身体硬朗,能言善谈,心态乐观。64岁的老伴李全梅,慈祥朴实,不善言谈。他们的平房小院没有太多的装饰,但是干净整洁,舒适温馨。除了夫妇俩住的两个房间外,还隔了几个小房间出租,马儿洒父子租住的是隔出的最大的两间。 “当初,马儿洒带着儿子来到我们家租房,我觉得一个男人独自带着四岁的孩子,挺可怜的,就让他们父子住了下来。”朱世良说:“虽然马儿洒后来又出过几次门,但他是我们家长期租住的唯一房客。” 为了供孩子上学,马儿洒经常在工地上干重体力活,扛水泥、搬砖头、搬钢筋,由于太卖力,马儿洒在不知不觉中落下了病根。 在朱世良家租住近十年,马儿洒挣钱了就给朱世良一点房租,没钱了朱世良也不收房租。 “朱世良夫妇对我和儿子,比父母还亲,他们不但减免房租,而且经常帮助我和孩子。”马儿洒说:“我刚来合作时,要经常外出挣钱干活,孩子那么小,几乎都由朱世良夫妇照顾,有时候他们夫妇还按照回族的生活习惯,来我的房间给我做饭、炒菜、做馍馍,送菜送面送油,我真的不知道如何才能报答他们的恩情,没有他们夫妇,就没有我的今天……” 如今,马儿洒14岁的儿子读高中,成绩优异。马儿洒说:“孩子成绩一直很好,很争气,这让我很欣慰。” “马儿洒的儿子和我的孙子同龄,也是同级同学,两个孩子都在合作一中读高二。”朱世良说:“我当初也是觉得马儿洒和孩子非常不容易,父亲既要挣钱还要照顾幼儿,非常艰辛,无论是谁遇到都会照顾他们的。”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