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故乡是巴藏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1年03月29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杨曙明


  □杨曙明

  从舟曲县城出发,沿白龙江溯游而上,大约半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巴藏镇下巴藏村。村子山环水绕,景色旖旎。向东,距村子一公里处有大干坪文化遗址,绵延两公里有余。昔祖父在世时,尝从劳作之事,一日挖渠取土,偶然从土里挖得陶罐一二,并在晚归之时带回家里准备一看究竟。孰不料,陶罐因家里一只顽皮的猫而被打碎,只剩下一些残片散落一地。祖父在昏暗的油灯下,慢慢地辨认着这些残破的陶片,饱读圣贤之书的祖父,从这些残片上,发现了早在两汉时期,大干坪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为此,祖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农闲翻阅相关书籍,进行考证并写下相关的文字留作第一手资料,只可惜这些在今天看来最为宝贵的文字,却在那个特殊年代散佚。如今,随着基本农田建设初具规模,大干坪变成了一片肥沃的土地,人们开始在其上种植玉米、洋芋,且每年收成颇丰。而这块有可能蕴藏着古文化的土地,却暂时沉睡在了时间的荒漠之中,期待假以时日,有学者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也许,原本灵山因秀水而相得益彰。从下巴藏村头向东远远望去,大干坪像一头青牛横亘于南北两山之间,形如牛头的山峰则侧卧在白龙江畔,似有青牛饮涧之态,恰有雨过天晴,一弯彩桥挂于天际,七彩的长波和饮涧的卧牛,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景,煞是好看。在大干坪左侧有泉侧出,清澈甘甜,名为酿泉。其泉汩汩流出,悄无声息。是巴藏村村民酿酒所需取用之水,因而得名。据有人言曰,此泉性温,乃治病之药引,虽说法不一,但多少年来深得村民们的喜爱,这倒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山泉汩汩不仅滋养了一方土地,更为重要的是它把一种乡土文化绵延至今,用醇厚造就了这片土地之上的质朴民风,穿越漫漫风尘流传于斯。
  从大干坪缘山涧的溪水向东南方进发,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
  溪水从半山倾泻而下,形成一条长约十多尺的瀑布,水溅落的巨大声音振耳欲聩,把覆盖其上的落叶,拍打得原地旋转。红的、绿的、黄的树叶像一把把飞舞的花伞,阳光的金箔从遮天的古树缝隙里撒落下来。此时,碧绿的潭水,五彩斑斓的树叶,金色的日光交织在一起,在幽暗的山林间一闪一闪,仿佛是明镜出匣,抑或金光万道。蔚为壮观,极尽妙趣。因水池形似水缸,所以,起先生活于此的人们便以“缸”称之,久而久之这个称呼便沿用了下来。“缸”的上方有地平旷,深林蔚然,又有一个天然形成的溶洞,洞阔丈余,可容纳方桌三四个,洞正中有一巨大的石钟乳,远观好像是一尊佛像,其态可憨,双眼微眯,低眉俯首,似有度化众生之意。于是乎,便有好事者独寻新径,慕名前来,于崖壁上题诗一二:“洞府无门白云封,佛前有尘清风扫。”“月照古寺享禅意,花开佛前沐雨露。”既进洞峡口变得越小,仅容一人过,且路途陡直,不知其深几何,随着危险的逼近,无人敢再入。此地因佛得缘,便命名“佛爷窠”。每当端午节来临,佛爷窠成了善男信女的乐园,一时间烟雾袅袅,香火缭绕,佛爷窠在苍山的暝色中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喧闹中复归于阗寂。
  向北而望尖尖崖身披白雪,安详而庄重,它绵延的两道山岭,如同伸展的温暖双臂,将下巴藏村拥揽入怀。整个村子错落有致,呈梯形之状,屋舍井然,又有良田环绕其间,绿树蓊郁,桑竹翠青。清晨,四周涌起的雾岚笼罩了整个村子,行走于此,宛如徜徉在仙境。黄昏,暮色渐浓,晚归的牛羊,整齐有序地穿过村庄的道路,描摹出一幅优美的农村暮归图。
  一座穿过历史烟尘的村落,少不了舌尖上的美食,这是经年积淀所造就的一种文化传承。巴藏擀汤面便是享誉县域的美食之一,综合各种养生之道,擀汤面具有降低血糖、抑制血压、控制肥胖的良好功效。此面滑而圆润,入口清爽,加之汤色清纯,配之以舟曲大山常见的苦根咸菜,尤其在夏天吃擀汤面,能够起到消暑解渴的作用。随着舟曲大地脱贫攻坚工作的圆满完成,在舟曲县委、县政府“美丽舟曲”决策的引导下,在巴藏镇建成了好几家加工擀汤面的小作坊,已初具规模。在舟曲县城宏生源名小吃,擀汤面深得消费者的喜爱,常常看到食客们排起长队吃面的热闹场景。擀汤面为群众增收拓宽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同时也带动了邻近乡民齐奔小康的坚强决心。他们在磨制擀汤面的基础上,又配制了杂面、荞面等面食,不仅增加了面食的多样性,又实现了利润增收和分红。我想,随着美丽舟曲的稳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城乡环境进一步的改变,巴藏擀汤面一定会成为介绍舟曲的一张亮丽名片。
  信步来到村边新修的广场上,青石砌成的小径,蜿蜒于村庄的尽头。广场右侧坐落着重建一新的关帝庙宇,这座始建于明朝中叶的关帝庙,其规模以及建筑工艺远远超过现在,只可惜毁于运动。现在的我们无法窥其它的原貌,实属遗憾。庙宇四周野花的香气弥漫开来,混合着那袅袅的柏烟布满整个院落。其下,有滔滔奔涌的龙江之水,携裹着无边的春潮,欢歌而去。坐在广场的休闲椅上,看着孩子们追逐着、游戏着,欢声笑语响彻在晴朗的天空。慢慢地咀嚼着自己曾经的往事,我们也曾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留下深深浅浅的足迹。那时候人烟稀少,交通落后。奶奶借助一盏盏煤油灯,缝补着下弦月,花白的头发在昏暗的灯光下愈发光亮。如今,放眼望去,村庄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的村庄,舟曲大地的村庄,正阔步走在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把藏乡儿女的美好生活,以高铁的速度,带入甜蜜的梦乡。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