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印象甘南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1年04月2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题记


  □ 李雪英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西南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与青海、四川毗邻,属于安多藏区,是丝绸之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甘南州境内不仅有广袤无垠的高原风光,还拥有浓郁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璀璨夺目的森林文化、农牧文化和丰富的草原文化交相呼应,形成独特别具、异彩纷呈的甘南风光。近年来,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15年起,州委、州政府紧紧围绕提升人居环境和旅游环境,在彻底打赢全域无垃圾这场硬仗的基础上今年又全力投入打造“五无甘南”新名片,使青藏高原的窗口真正成为游客心中的纯净圣洁、世人仰慕的旅游净土。

               ————题记

  炎炎夏日,走进甘南,纯净的蓝天和明净的湖泊形成了高原上特有的高原蓝;森林、草原深浅不一的绿色是甘南大地的主色调,也是保护最完整的生态绿;成片的油菜花盛开在蓝天之下、草原边际,寺院经堂上镶嵌的金色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不同的黄色成为夏季最迷人的点缀;白塔、哈达、羊群是象征纯洁的色彩。这些色彩赋予甘南既原始又现代、既城市又田园的元素,让人如醉如痴,如梦如幻。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甘南也跟着时代的步伐揭开她神秘的面纱,展现于世人面前。更多的背包客逐渐疲倦了城市的浮华、厌烦了海滨的喧嚣,总有一种想逃离尘世的愿望,那么,甘南便是他们安放身心、释放压力的梦想之地。
  提起甘南,很多人会联想到一望无际、碧草如毡的大草原,这样的场景也曾出现在无数文人墨客的笔下。是的,甘南的草原面积非常广大,有夏河桑科草原,合作美仁大草原、当周草原,玛曲扎西草原……
  晨曦中,人们会迎着草原上第一缕阳光舒展腰身,追逐着去呼吸草原上第一丝气息,去捕捉草尖上第一颗露珠,去采撷草原上第一朵格桑花。极目远眺,无际的草原大势磅礴、雄伟壮美,在阳光的照耀下展现出不同的绿色,嫩绿、深绿、青绿、果绿,微风吹过,呈一片波澜壮阔的绿色海洋。天际边起伏的山脉呈柔美的曲线,那是青藏高原不屈的脊梁。牧羊人吹着口哨、挥动着马鞭驱赶着牛群、羊群,格桑花任性的在草原上自由的绽放,红色、黄色、紫色、蓝色、粉色……游人们用各色的花朵编织成花环开心的骑马、追逐、嬉戏、留影,欢快的笑声为静谧的草原增添了喜悦。忽然会被泛起的波光所惊吓,那是涓涓细流悄无声息的在草原中蜿蜒流过。躺在草原,柳絮般轻盈的祥云在湛蓝的天空悠闲的飘荡,你发现草原的天空是最完整的,没有高楼大厦的遮挡,才能真正理解古人所说的天圆地方。一座座白帐篷、黑帐篷如繁星般点缀在草原深处,偶尔有袅袅的炊烟在帐篷上空升起,浓郁的酥油茶香味便在空气中氲氤,让人垂涎欲滴。一个个粗狂而矫健的藏族汉子策马驰骋在大草原上,格桑花尽情的开放,白色羊群、黑色的牛群和帐篷浑然一体,构成一副厚重的草原水粉画卷。
  夕阳呈橘色的大圆盘挂在天际,落日的余晖将草原笼罩在一片金黄中,一种心潮澎湃的壮美震撼着每个人的心灵。围坐在帐篷外,喝着浓郁的奶茶,品着醇香的青稞酒,嚼着特色牛羊肉,一切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当暮色来临,锅庄舞的音乐缓缓响起,主人和游人顾不上白天的疲倦,不由自主地围着帐篷跳起锅庄舞,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夜色渐深,音乐声、歌舞声、猜拳声、孩子们的嬉戏声此起彼伏,人们似乎忘记了疲倦,欢腾的草原似乎忘记了歇息,“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地遍地花……”不远处人们还在尽情歌唱。
  回归自然,一切都是那么的惬意、祥和。
  在不同的旅途中,冥冥之中将注定一次邂逅,那就是和甘南大草原邂逅,是心灵和自然的缱绻,让灵魂找到归宿。
高原圣湖
  甘南有许多高原淡水湖泊,比较有名的有碌曲尕海湖、临潭冶力关境内的天池冶海。
  尕海湖位于碌曲县境内,离碌曲县城49公里,是甘南最大的湿地公园和甘肃省鸟类自然保护区。
  夏季的尕海湖深邃如井,天空湛蓝,云入裙裾,格桑花在湖边尽情开放,一簇簇一片片嫩绿丰硕的水草在湖里恣意生长。牛群、羊群在湖边悠闲地吃草、饮水。嵌镶在草原之中的圣湖像一面镜子,倒映着蓝天白云、倒映着牛群、羊群,倒映着远处的雪峰。沐浴着清爽的空气和温和的阳光,漫步于湖畔,清风带着花草的清香扑面而来,使人神清气爽。
  每年六月到九月是候鸟在此栖息的时候,丹顶鹤、斑头鸭、灰雁、白天鹅等近百种鸟儿从南方飞来。他们时而空中盘旋,时而掠过湖面,时而成对飞翔,一起一落间,身姿优美舒展,湖面波光涟漪,形成一幅天、云、湖合一的云海奇观,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前来摄影。
  天池冶海是和尕海湖地形、环境都截然不同的高峡平湖,位于临潭县冶力关镇境内,是非常有名的天然淡水湖泊。民间又称常爷池。
  冶海有三大奇观,一奇就是冶海冰图,也是古洮州八大景之一。冬日来临,山上银装素裹,湖面结起厚厚的冰层,晶莹剔透的冰面下呈现千奇百怪的图案,有的像燃烧的火焰,有的像玉米缨穗,有的像起伏的山峦,有的像一簇簇蘑菇,还有的像火树银花,像天上的云朵……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凡世间万物、山川树木、奇花异草,均可由大自然信手涂鸦成冰图呈现在人们眼前。
  每年的腊月初八是当地人去冶海赏冰图的日子,也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信徒在冶海朝圣,他们煨起桑烟,祈求神灵保佑。二奇就是数九寒天,山川湖面冰天雪地,从湖畔石门坎神泉流出的泉水长流不息,清澈剔透,雾气腾腾,喝起来清凉甘醇、沁人心脾。三奇就是湖水旱涝不溢,无论旱涝,湖面始终和石门坎齐平,数日的连绵暴雨虽浪涛翻卷,终不见溢,烈日暴晒连续酷旱,湖水也不见枯竭。
  沿着幽静惬意的林荫道缓缓而行,从转弯的石阶拾级而上,雄伟陡峭的白石山屹立在眼前,好像挡住了前行的路,忽然间又峰回路转,石阶趋于平坦。淙淙流水声,一股清泉从石缝里喷涌而出,带着一股清凉扑面而来,人们不约而同急走几步扑上前去,掬起一捧清凉的泉水一饮而下,清冽甘甜的感觉瞬间沁透心脾。
  虽然是酷热的夏季,冶海却清风徐徐,东西两侧山峰相对而峙,高耸入云,陡峭如削,山顶上生长着松树,使山峰显得常年翠绿。在青山绿树的衬托下,湖水如翡翠般翠绿,山峦树木倒映池中,湖面波光粼粼。泛舟湖上才感觉到视野开阔,一碧万顷,身心顷刻间自由飞翔起来。山、水、云、天浑然一体,形成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于那片风光璇旎的湖光山色之中。
  尕海湖的纯和天池冶海的韵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美,一个纯美宁静,一个妖娆多姿,都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美景,是大自然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草原湖泊演绎出的奇观。
红色记忆
  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是青藏高原东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不仅自然景观丰富,而且山岩锦绣、景色迷人,有古树参天的原始森林,有清澈见底、奔流不息的白龙江和腊子口河,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有厚重的民族文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保存完好的红色革命景观——腊子口、俄界会议遗址和茨日那革命遗址。
  1935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此地,并在高吉村召开“俄界会议”,使其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个不可忽略的地名,会址于1981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腊子口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一场战役,也是红军长征进入甘肃境内最关键的一次战役。1935年9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进入腊子口,鲁大昌部凭借腊子口地势堵截红军北上,红四团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战术,经过三天三夜的激烈奋战,于17日拂晓一举攻破了重兵扼守的天险腊子口,打开了红军北上进入陕甘的通道,彻底粉碎了国民党企图组织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
  茨日那村位于迭部县旺藏乡驻地东南侧。1935年9月13日至15日红军到达旺藏寺,一军团住进旺藏村,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住进旺藏寺。毛主席住在该村一家普通小院的木楼上,并在这里向红四军团下达了“以三天夺取腊子口”的战斗命令。9月16日4时攻打腊子口的战斗打响,经过五次连续激烈的冲锋都没能攻下腊子口,在这紧要关头有个叫甘仁的苗族小战士,自告奋勇,仅带一个带铁钩的长杆子手脚麻利地爬上山顶,然后把红军的绑腿一条条连接起来,从山顶扔下来,帮助15名敢死队员登上山顶。经过浴血奋战,终于夺下腊子口,取得了红军长征路上又一重大胜利。
  一个难关就是一座丰碑,记载着革命先烈气壮山河的丰功伟绩。这些红色文化遗产也将教育各级干部和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使他们能够更深地了解历史,继续发扬革命先烈们艰苦奋斗的意志和勇气。
拉卜楞寺
  世界藏学府——拉卜楞寺院位于夏河县拉卜楞镇,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宗主寺之一,全世界有名的藏传佛教学府,拥有中国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1234亩的占地面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民族宗教文化。寺院建筑宏伟大方,处处流露出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拥有世界上最多的转经筒和最长的转经长廊。
  游人穿过长长的转经廊,随处可见白发苍苍的藏族阿婆一手转动小经筒,一手捻佛珠,岁月将她们的身体压得佝偻,脸上布满了沧桑的痕迹;也有早起的藏族阿妈怀裹幼子随着人流周而复始地转动经筒祈祷平安。
  走在曲折延伸的小道,抚摸着有历史印记的石墙,推开散发着岁月气息的小木门,悠远飘渺的钟声仿佛在天际响起,似乎在向世人诉说寺院数百年沧桑的历史。
茫茫林海
  冶力关森林公园距冶力关镇十二公里,是长约二十多公里的大峡谷,也是生态环境保持原始风貌的天然动植物乐园,沿途有栩栩如生的飞鹰崖、石莲怒放、神蛙驮松、玉蛋叠翠等二百七十余处人文景观,自然资源丰富。这里有一种柳树长满了黄色的树尖儿,当地人叫它黄尖柳,又因为这种柳树的黄色树尖儿非常像旧时用的煤油灯捻子(这种灯捻子是用棉线或草纸搓成的)所以人们把柳树的黄尖形象地叫做黄捻子,久而久之,这片风景优美的原始森林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黄捻子。
  进入山门,眼前便是一片巍峨苍翠的原始森林,峰峦叠障,茫茫无际,只有狭窄的公路在峡谷中延伸着。公路一面是壁立千仞的山岩,岩石缝隙中临空而立的巨松和葳蕤的灌木,一面是清澈的溪水随着公路在岩逢间蜿蜒流淌,越过小溪苍翠的松柏郁郁葱葱,几座古色古香的亭台楼榭点缀在山岩和灌木林中。
  虽然是炎热的夏季,但这里却气候宜人,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小溪旁边有条小径,掩映在绿树灌木中,和小溪缠缠绵绵一直延伸向前方,故称“恋溪道”。沿着“恋溪道”漫步上山,哗哗的溪水偶尔会将水花溅得很高,送来了满身清凉。那溪水透亮清莹,不含尘世的污染,来自山岩和树木根须层层的过滤,穿透了地表喷涌而出,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好的礼物,人们会情不自禁地掬起一捧溪水一饮而下,溪水清凉甘甜,好似凝聚了深山万物的精华,瞬间沁人心脾。
  走完三公里长的“恋溪道”,踏着木台阶拾级而上,转一转嘛尼磨的经筒,时光仿佛回到远古时代,远离闹市的喧嚣,一切归于平静。大自然真是优良的净化剂,不但净化了空气,更净化了身心,瞬间变得单纯而轻盈无比,迫使人们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清风带着松脂和花草的气息在空气中氤氲,毛茸茸的绿色苔藓覆盖了两旁的石头。沿着蜿蜒的人造栈道走向森林深处,遮天的古松密密匝匝长遍山坡和沟谷,仿佛走进了树的世界,徜徉在树的海洋里。抬头望天,只能依稀看到斑斑点点的蓝天和白云,每棵松树都足以两三人合抱,高达一二十丈,树干挺拔而笔直,抬头仰望有种直冲云霄的感觉。抚摸着古松粗糙的树皮,能感觉到它的苍老,每棵古松都有千百年的历史,日积月累落下的松针成了厚厚的地毯,踩在脚下软绵绵的,野花在幽暗处送来缕缕清香。
  走完木栈道,爬上高岗,透过树隙可以看见苍翠的远山,峰叠着峰,山连着山,忽然一阵风起,松涛的激荡声忽大忽小,不绝于耳,如细语阵阵,又似千军万马奔腾嘶鸣。静静地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各种鸟儿的鸣叫声、溪水在岩石缝隙间流淌的叮咚声、清风吹动松涛声,大自然的声音穿透了空灵的时光,送给我们满身的清爽和惬意。
  山脚下平坦的地方有一座人工湖,叫“映翠湖”。碧绿的湖水清澈见底,倒映着蓝天白云,倒映着苍松碧草,一座亭榭屹立在湖中央。烂漫的野花星星点点,绿色的青苔如毡似茵,点缀在映翠湖周边。我们在亭榭坐下,静静享受难得的惬意,清新的空气除却了往日的杂尘,似水面荡漾的微澜。满目浩浩荡荡的绿色仿佛染绿了心扉和灵魂,一种从未有过感觉在全身弥漫,在心间投影,心湿润了起来,一度沉寂的思绪宛若天际的流云,在随风飘荡。
  夕阳在远山上形成了橘色的圆盘,几只梅花鹿在鹿苑的草地上悠闲、自在的漫步,人们的到来丝毫没有惊扰到它们的生活。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