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成芳 说起卓尼县阿子滩镇那子卡村,人们并不陌生,这个村曾出现于电视、报端、网络等各类媒体,而这个村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牛克俊的默默付出。 不到不惑之年的藏族小伙牛克俊,担任村支书以来,苦干实干,帮助村里出谋划策,制定计划,理清发展思路,使深度贫困的那子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名副其实、远近闻名的“明星村”,他也获得了“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迎难而上展作为 牛克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要求,聚焦党建引领、产业强村、文明兴村的发展目标,着力打造“班子强、产业丰、农民富”的新农村,始终坚持能人志士组班子、建强班子搞产业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党支部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带领那子卡村农牧民走出了一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走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对于这个出了名的不好管和管不好的那子卡村,牛克俊坚持用语言和行动双管齐下,坚持用小事开小会、大事开大会的方式;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注重对群众的承诺和践诺,在潜移默化中扭转了群众思想观念,理顺了干群关系。“牛克俊当了村支部书记后,我们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成了群众共识。 开拓创新促发展 面对“大天大地”、土地贫瘠、山高路险、发展没有出路的那子卡村,牛克俊没有放弃,暗下决心,积极带领包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一心扑在脱贫工作上。他始终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敢创新、敢作为的精神,把那子卡村发展成为产业发展先进村。 从了解群众自酿青稞酒的习俗到带领群众外出学习先进的酿酒技术,牛克俊带领群众不断摸索;从自饮自售、单打独斗的零散销售到年产万斤、合作共赢的青稞酒坊规模化生产,他一步一个脚印,走出了适合那子卡村的发展致富路。 2019年,村级集体经济成立以来,酿造青稞酒7500公斤,纯收入35万元;建立矿泉水扶贫车间,获利15万元。通过不断延伸产业链,如今村级集体经济为全村167户,每户带来1000元分红。 纯正的菜籽油、醇香的生态醋、甘甜的山泉水、美味的青稞酒、原味的小杂粮、自制的酥油口红、艾草香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将不断为广大农牧民群众实现稳定增收。 攻坚克难求实效 如今,走进那子卡村,村道干净整洁、围栏错落有致、红砖青瓦的房屋被棵棵大树掩映着,呈现出一派美丽新农村的模样。 说起村子的变化,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都夸牛书记是为民办实事的好书记。 本着“为民不谋一域”的工作态度,牛克俊脚踏实地,组织村组干部攻坚克难,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坚持多干见实效、顺民意的事。针对乱搭乱建、道路坑洼、村容村貌差等问题,他第一时间协调,申请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宣传动员群众,主动拆除村内违搭违建20余处,高标准完成了改厕工作。 率先垂范树标杆 牛克俊坚守入党时的铮铮誓言,忠诚履职尽责,始终把人民利益和幸福放在第一位,尽心竭力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答应群众的事情必须做到”,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份承诺。带领群众打造3000余亩高标准农田,和群众一起测量土地,做到了公平公正;发展生态农业,在响应农药化肥不进县要求的同时,他带领群众完成了全村使用有机肥16955袋678吨;在阿子滩镇“一千两万”工程——万亩油菜种植基地、万亩青稞种植基地、千亩唐古特大黄种植基地打造中,他带领村民率先完成了统一种植、统一收割、统一销售,降低了种植成本。在各项工作中,他带领村级党组织不断凝聚人心,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那子卡村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言诉说着这几年的发展历程,依托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在牛书记的带领下,乡亲们不等不靠,一步一个脚印,从贫困村发展成了美丽的“明星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