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
   踏着英雄足迹续写新的辉煌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1年05月2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为了与 风魔 殊荣


  在酒泉市瓜州(旧称安西)县城南,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巍峨耸立。塔侧刻有李先念“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的题词,塔门上有徐向前亲笔题写的“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10个金色大字。纪念塔背后,修建有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馆内利用实物、图片、多媒体演示等形式,集中反映84年前红西路军战士在瓜州最后一战的悲壮历程。
  巍巍祁连,忠魂长存,英雄不朽。2006年9月,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7年,被省委党校命名为甘肃省党性教育基地;2020年,被省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酒泉市党员干部在红西路军战役纪念馆参加主题党日活动
  蘑菇台会议旧址
  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
  红柳园战役烈士墓
  红西路军白墩子战斗纪念碑
  最后一战的悲壮历史
  
  1936年11月,中共中央根据战争局势变化,决定西渡黄河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主力部队2.18万人组成西路军,由陈昌浩、徐向前率领,独立执行创建河西革命根据地,打通国际通道的任务。
  由于敌众我寡、孤军作战,西路军经过河西走廊近百场惨烈战斗,余部撤入祁连山兵分三路游击。由李卓然、李先念率领的西行支队摆脱了敌兵围剿,挺过了30余天爬冰卧雪的艰难,903人从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石包城乡公岔口走出祁连山。
  1937年4月22日,中共西路军工作委员会在安西蘑菇台召开了西征以来最后一次军事会议,作出了赴远方学习新兵种技术的决定。同时,为获取西进新疆的给养,西路军作出攻打安西城的决定。
  4月24日,红西路军西行支队开始攻打安西城,但敌军火力威猛,久攻不下。此时,支队领导发现敌情有变。
  据时任红30军88师参谋长饶子健回忆:天黑后,红军分两个梯队分别向安西城东北角和西南角发起进攻,不料盘踞肃州的敌军近一个团兵力已于4月24日进驻安西城。借助积沙、草墩掩护,匍匐前进的红军将士突遭敌军炮火压制。奋战一夜,数度攻城不下,红军将士于黎明撤出战斗,向县城西边的王家屯庄转移。
  4月25日,安西守敌蜂拥而出追击红军,将红军包围在王家屯庄。红军靠大刀、长矛、石块、手榴弹与敌人拼战,坚守到夜晚突出重围,向西北方向转移。在攻打安西城和突围王家屯庄的战斗中,红30军88师政治部宣传科长鲁嘉焱、268团政治处主任钟立彬等近200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
  4月26日,突出重围的红西路军西行支队沿公路撤退到白墩子,遭到敌军骑兵尾追攻击。红军将士依托公路两侧的戈壁沙丘和简易工事顽强抵抗,多次打退敌人进攻。当日下午,红军将士近600人从白墩子突围,进入红柳园准备前往新疆时,再次遭到敌军骑兵包围。此时的红军将士弹药几尽,疲惫至极,他们用大刀、长矛、石块与敌人拼搏。
  危急关口,红30军军长程世才组织力量采取正面反击、迂回侧击的战略,多次击退敌人冲锋。这次战斗中,共有100多名红军将士被敌人俘虏杀害,戈壁滩上血流成河、尸骨遍地。
  1937年5月1日,在党中央代表陈云、滕代远迎接下,九死一生的红西路军西行支队将士400余人在甘新交界的星星峡汇合,红西路军西征至此结束。
  为铭记历史,激励后人,1988年10月18日,由社会各界捐建的红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在瓜州县落成。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是为缅怀西路军最后一战牺牲英烈而获批建设的专题纪念馆,于2016年免费开放。瓜州县还在大龚岔口到红柳园的道路沿线,按照时间节点修建了6座纪念碑、1座纪念塔、2座纪念馆,在红柳园为牺牲的红军将士修建了一座烈士墓。

  84年前的硝烟早已散去,如今,瓜州人民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奋斗精神,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谱写了新的篇章。
  红西路军在瓜州的战斗路线,既有深厚的红色文化内涵,又有原生态的自然文化元素,沿途有草原、河谷、山峦、戈壁、丘陵、绿洲,地形复杂多样。瓜州县积极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依托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西路军最后一战纪念塔、纪念广场、李卓然陵园和蘑菇台会议旧址、红柳园红军墓等,推出红色旅游线路。省内外许多单位、团体和个人慕名而来,带着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通过亲身参与重走红军路、到纪念馆瞻仰先烈事迹、吃红军餐、参加亲子体验游等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据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馆长宋利安介绍,近年来,纪念馆每年接待社会各界参观、纪念和培训人员达10万人次。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曾是瓜州的真实写照。70岁的姜志荣是土生土长的瓜州人,在他的记忆里,瓜州一年四季都刮风,风起时飞沙走石,眼睛都睁不开,庄稼刚露头就被沙子埋了。他还记得,有一年春天刮大风,水桶粗的大树都被连根拔起了。
  为了与“风魔”作斗争,瓜州县人民以西路军精神为动力,不惧艰辛,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坚持治沙造林、绿化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把昔日的风沙之地变成了如今的瓜果之乡。不仅如此,瓜州县立足风能、光能资源优势,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首位产业培育发展,全力推进风能、光能开发,新能源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已建成投运发电装机88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660万千瓦,火电装机200万千瓦,光伏装机20万千瓦,已成为全国风电装机第一县,连获“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和“中国风能产业强县”殊荣。曾经谈之色变的风,如今成了取之不竭的新能源,并将持续造福瓜州、造福人民。(据《酒泉日报》)
  红色精神薪火相传
  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外景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