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彦珍
腊子口,这是一块英雄的土地。举世闻名的腊子口战役,无数英烈浴血奋战,长眠于青山绿水之间。1935年9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越过雪山草地之后,到达了甘川交界的腊子口,军阀鲁大昌部队凭借天险腊子口堵截红军北上。在毛泽东等领导人的指挥下红四团将士通过正面强攻与攀登悬崖峭壁迂回包抄战术,经过浴血奋战,于17日拂晓一举攻破重兵扼守的天险,打开了红军北上进入陕甘革命根据地的胜利之门,使反动派企图阻挡红军北上抗日的阴谋彻底破产。 腊子口战役纪念馆内,一件件文物,一个个文字,一幅幅图片,将腊子口战役的斗争历史娓娓道来。俄界会议遗址、茨日那毛泽东故居、杨土司开仓放粮、摩崖题刻、长征桥遗址,展示了革命先烈们用生命谱写的红色篇章。腊子口一头系着长征文化,一头连着民族团结的壮丽凯歌。 当岁月的风烟渐渐散尽,那条一线天被宽敞的公路代替,如今的天险已不复当年的雄峻,峡谷四周遍山苍翠,古树参天,清澈见底的腊子河水,波光粼粼。隘口高峻的悬崖绝壁巍然对峙,似一扇不可逾越的天门。从谷底到悬崖间,全是裸露的岩石,巨大的岩面上,有水蚀的凹凸不平的痕迹,有岩石本身粗壮的纹理,两岸岩壁上的弹痕依稀可见,山石堆砌的碉楼,战役浮雕,高大腊子口的纪念碑,记录着那段硝烟弥漫的历史。血与火凝结成迭部人民共同的红色记忆。 这里的山水飞瀑水花四溅,整个峡谷被傍晚的落日余晖涂成一面旗帜。 革命前辈留下的红色资源,成为我们党宣传和接受革命传统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往昔的战火已熄灭,但红色印记在每个人心中依然传承。 每年七月,人们都带着真诚和崇敬,以不同的方式,到腊子口纪念瞻仰英雄光辉,倾听革命故事,向人民英雄敬献花篮,重温入党誓词,让心灵跨越时空与历史契合。 回首而望,腊子口绝壁之上,飞瀑如练,一排排千年古树从容不迫,钢铁一般镇定的粗大造像,直逼云端,犹如一根根擎天巨柱,置身这深山峡谷中,仿佛依稀听到当年激烈的枪炮声和战士们的呐喊声。战旗猎猎,在山下摇荡,枪炮军号声响彻山头,任凭敌军团团围困,我军依然傲岸不可撼动。 “苍山似海,残阳如血”,腊子口的黄昏显得如此悲壮而坚定。 站在铁尺梁上放眼南望,浩瀚的千里迭山,犹如盘龙巨蟒横卧天际,巍峨壮观。腊子口是腊子河峡谷的一道隘口,两侧岩壁陡峭,山势险峻,悬崖千丈,高与天齐,腊子河在山间涴延流淌。湛蓝的天空和棉花团似的白云,多紫多彩的朝霞与晚霞,展示出腊子口特有的绝尘之美,形态各异、莽莽苍苍的山峦,那如针织般密集的原始森林,成就了这里冬暖夏凉、四季温润的季风气候。绿色生态任重而道远,“绿色长征”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长征,是有关人类与生态平衡和谐的大课题,是迭部人民发扬腊子口“长征精神”,对保护水源、守望土地、珍惜森林、创建绿色屏障的承诺与信念。 沧海桑田,旧貌新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认识到,只有保护好这片生态,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腊子口已搭上时代的高速列车,在飞速驶向幸福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