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加秘境似画页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1年08月0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张立新


  ◎张立新

  早春季节,草木尚未焕发新绿。有鸟声在肆意啼鸣,声声高亢,悠长而辽远。我看不到鸟的身影,也分辨不出这是什么鸟,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它们的歌声在白色的达里加山脚下,掠过晨雾缭绕的甘加草原,绕过积雪覆盖的伟岸奇峰,充斥于天地之间,让人心旷神怡,就已经够了。
  鸟鸣,显得周围愈加寂静。这样的寂静,几乎让人忘了,我们进入甘加秘境,刚刚从一座古老而神秘的古城中出来。
  八角古城,是秘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空心十字形城池,位于甘南州夏河向北三十多公里处,在央曲河与央拉河交汇的台地上,静静伏卧。内城、外郭双层城垣用土和沙夯筑而成,中间有护城河相隔。央拉河水自北而入,从东西两侧环绕全城,在城南汇合流入央曲河。内城八角突出,每个角在外侧形成十六个外角和二十个面。相较于常见的方形城墙,八角古城造型奇特,独一无二,防御滴水不漏,最初由何时何人所建,有多种说法,且有理有据。史料所载,“公元前81年,汉昭帝下设白石县”,此“白石县”即八角城之说,较为大家认可。更被认可的是,八角城是古代甘青交通咽喉,是古丝绸之路南线上少有的高原战略驻屯设防的古城堡。
  车在古城内缓行,农舍、店铺、田地、农路、牲畜、车辆,城内的一切,依稀存留了从古时城池,辗转延续到今朝村庄的风貌。我们去的早,古城仍在酣睡,像在回忆千年沧桑,汉唐繁华时期用河曲马、甘加羊及其皮革交换丝绸、盐和茶叶,茶马互市人声鼎沸的一幕,元明之后渐渐没落,所有这些时光的沿革,或许在某个宁静的时刻,例如此刻,正好在古城的梦境隐现。
  在每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旅行,我总是相信,于人于物,之前经历的盛衰荣辱,会像梦境一样,在之后的某个时刻,再次悄无声息地降临。我们在窄路上慢慢行驶,生怕搅了古城或者他人的梦。直到拐过一道弯,古城的小操场上,有三五个孩子在玩篮球,嘻嘻哈哈,有些热闹。旁边有几位藏族老人,微笑着,看孩子玩耍。近旁有辆摩托“呼”一声,轻车熟路,从旁掠过,才划破了此时的梦境。
  在占地三百多亩的古城内,我们走走停停。看它的土木民居,看它独特的八个角。登上一处厚厚的外角墩台,发现墙外一目了然,防御全无死角。在冷兵器时代,设想我是弓箭手,若遇敌来犯,定能以一当百,进可攻,退可守,尽显身手。两位汉族老人,牧羊路过,看我们上了墩台,似乎有些好奇,其中一位咧开嘴,嘿嘿笑,忽然竖起大拇指,冲我们喊了句:“大将军!”然后赶着羊群远去。看他的神色,应该是说这墩台以前是大将军指挥作战之地,也可能称赞我们像个大将军。老人的善意和幽默,逗笑了我。
  从南门出城,人迹罕至,鸟啼和寂寞一路伴随。一座灰白山体,陡峭无比,似屏障矗立,有段山顶刀割一般齐整,像直线延伸的长城,也像巨大无比的磨刀石,水平伸展开去,这是白石崖。突然有种幻觉,不知是石崖守护着古城,还是古城依偎着石崖,千百年来,石崖和古城就这样相伴厮守,不弃不离,引人遐想。往南的途中,远方的山脉,近旁的原野,声声不绝的鸟啼,一路相随。路的尽头,高耸山体忽然裂开,一分为二,像被两把巨锨,相对踩下,两锨掘出一道石门,迎候远方来客。白石崖大峡谷、白石崖寺、白石崖溶洞到了。有位僧侣在寺前,往远处眺望,面目和善,很健谈的样子。攀谈中,他说再过些日子,沿峡谷进去,有牧场,有牛羊,有峭壁,有溪流,鲜花满山,绿草遍野,还有随处可捡的蘑菇,奇形怪状的石头,特别漂亮,会有意想不到的收拾,不过,一进一出,要大半天呢。说完,他抬头望望天,像是判断时间。天是阴的,云层很厚,看不清太阳的方位。我说已经正午了,他笑了笑,有些惋惜,说来不及了。既然时间不够,那就稍往前走走吧。于是,进了作为考古遗址的白石崖溶洞,在石崖的肌腹,听潺潺流水,观溶岩百态,据传此溶洞直抵青海循化,有百里之距,我们只能浅尝即止。所有未抵达的地方,不如就留待下次吧。很多地方,去一次是远远不够的,它的容颜,它的味道,它的品性,只有在不止一次去过后,才能体验出来,才能品出一些门道。
  当站在生态露营地的时候,脸上有些凉,有些湿,下雪了,絮般柔软的雪花,徐徐飘落,落地即化,仿佛是在遮掩,更像是在抚慰,让正在休眠的大地,让甘加秘境又添了神秘、肃穆、圣洁和妩媚。微风徐来,稍有寒意,眼前一片开阔,牧草如茵如毯,天地相交的远方,峰峦连绵高耸,积雪染白山体,与低垂的云层相交相融。一条路、一条河从牧草中犁出两道灰白弧线,一道直,一道弯,格外醒目。脚下很湿,踩得稍重,便有积水溢出,真是好墒情。地上躺着很多或大或小的灰白石头,有很多鲜红或暗红斑块,从石上渗出,像鲜血,像图画,像绽放的花。
  千年古刹作海寺,依大象山而建,我们没有入寺,只和附近几位居民交谈了一会。村里大多是土木结构的房屋,个别人家有二层小楼。各家院墙外,麦草成垛,蒙了塑料布,防雨淋湿。有黄牛,有黑牛,在院门前,也不用拴,静静地吃草,听见脚步,抬起头定定地望着我们。一群羊经过,尾巴上涂了红色记号,牧羊的是个孩子,步履轻快,蹦几步,唱两声。很多人家都有摩托车,有小车的这些年也多了,进城很方便,缺啥买啥,日子好了。
  “快到夏季时,游客特别多,咱们有油菜花海,有格桑花海,美得很哟!”说这些的是位小伙子,正在院门前,擦一辆红色小车。看他面目黝黑,却泛着光,嗓门很大,声音洪亮。他骄傲的是种植结构的变化,是热闹,是喧嚣,能够吸引客人。而我感兴趣的,依然是法螺顶、达摩峰、大峡谷、云端牧场这些甘加秘境自身的因素。我们去的时候,是秘境最寂寞的季节,因此也可能是性情最真实的时候,花海虽然美丽,却只是秘境的点辍而已。但小伙子爽快的性格,感染到身边人,听他讲这些年村里的变化,看他灿烂的笑容,我们也被感动了。
  临近黄昏,我们返程,分别登上观景台和达里加山前的缓坡,从不同的角度,再望八角古城。说是缓坡,其实很高很陡,风很大,经幡迎风招展。我攀登的脚步很慢,毕竟二千多米的海拔,走得快了,有些气喘。等站到坡上,举目远眺时,我感觉自己的心“咚咚”直跳。古城就在眼前,全貌尽显,落日从云层中探出几缕光芒,恰好映照在古城身上,添了几分艳丽。
  整个甘加秘境,方圆一百三十多平方公里,就是一册瑰丽的画页,古城像素描,石崖如版画,峡谷重写意,寺院如刺绣,村落是简笔画,营地如水彩画,牧场是油画,有几多景致,就有几种不同的体验,每迈一步,都是在不同类型的画中漫游。铺展在眼前或者远方的,始终是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和追寻,也许,只有怀着虔诚和期盼的心,我们才能一点一点体会到秘境的容颜和内心。
  牵手
◎ 花盛


鸟鸣唤醒山川,你就扛着镰刀斧头
牵着牛出门,像晨曦牵着朝阳
翻过东山顶,开始一天的劳作

一百年了,你依旧坚毅地牵着
山花和粮食,村庄和山河,也牵着
每个华夏儿女的信仰,义无反顾

浴火锻造了一个个挺拔的脊梁
岁月磨砺了一双双勤劳的双手
历史收获了一堆堆累累的硕果

站在东山顶,暖风荡漾
田野上丰收的麦浪,芬芳馥郁
像一群鸽子,在天空洒下幸福地歌谣

当我们将镰刀斧头郑重地传给孩子时
河流映出一道道暖光,像你我牵手时
那份坚定而执着的眼神

红军衣
◎ 黑小白


静静地看着墙上挂着的红军衣
我能想到的
所有形容衣服破烂的词语
都显得那么单薄

我不知道,一九三五年的秋天
是谁身着这件红军衣
走在茨日那的山间小道上
曾经,无数的红军战士都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但正是这样一支穷人的军队
爬雪山,过草地,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他们中,有人留下一件衣服
一双鞋,抑或一条皮带
更多的人,把鲜血洒遍了迭部的群山和江河
而今,无数的红旗
像从未离去的红军战士,飘扬在长征路上
飘扬在每个红色的村庄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