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胡廷珍:在河州大地点燃革命星火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1年08月16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胡廷珍召开私密会议(场景再现)
  胡廷珍烈士纪念馆内景
  1933年农历二月的一天傍晚,新疆戈壁滩大雪飞舞,一群荷枪实弹的反动军警押着一个人来到雪地里,随着一声罪恶的枪声划破绥来上空,一个年轻的身躯倒在血泊之中……
  他就是甘肃早期杰出的革命领导人胡廷珍。

  胡廷珍1902年出生于导河(今临夏)一个经济殷实的家庭。“五四”运动爆发这一年,17岁的胡廷珍考入兰州大学的前身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因为校方贪污教育经费、无故停发助学金,胡廷珍和赵文炳、苏振甲等同学带领学生罢课游行,引发了法政学潮。此后,胡廷珍怀揣救国救民的理想,远赴北平,踏进了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北平朝阳大学的校门。当时的北京,是全国先进思想传播最为活跃的地方,北京各高校成立了各种讲堂、读书会、研究会,一场场精彩的演说坚定了先进青年救国救民的信念,胡廷珍很快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
  1922年秋天,胡廷珍参加了李大钊创办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认识了革命先驱李大钊,成为李大钊的得力助手。在李大钊指导下,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学生运动,确立了献身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1924年,在李大钊的介绍下,胡廷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甘肃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先驱之一。
  1926年3月18日,首都各界人士5000余人因不满日本军舰炮轰天津大沽口,在李大钊、陈乔年等人的组织下举行示威游行。当他们行进到北京新华门前时,段祺瑞政府悍然下令开枪,当场打死打伤和平请愿的学生200多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枪声响起的那一刻,胡廷珍正高举标语、带领甘肃籍学生李闵学、张雅韶、马元凤等走在请愿队伍前列,一颗罪恶的子弹射进了李闵学胸膛,他当场牺牲。李闵学是在京求学的甘肃武威籍学生,他牺牲后,在胡廷珍主持下,甘肃在京同乡会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公祭活动。甘肃籍共产党员葛霁云、吴鸿宾、胡文斗、金自山、安世徽、马元凤等及同乡学子136人捐款集资,编印烈士纪念册,号召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推翻北洋政府反动统治。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李大钊等组织者为躲避反动当局的通缉,藏进了苏联大使馆,继续开展党的地下斗争。胡廷珍负责内外联络,传递党的秘密情报。
  1926年,由于身份暴露,受党的委派,胡廷珍南下广州,进入黄埔军校担任政治教官,由周恩来直接领导,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地下组织。
  北伐战争开始后,因形势需要,胡廷珍被党派往西安,到冯玉祥的第二国民军总政治部任宣传股长,协助做西北军的工作。
  1927年3月,国民党甘肃党部分裂,冯玉祥就让刘伯坚处理。而这个时候,中共甘肃地下特支也遭到破坏,特支书记张一悟等身份暴露,刘伯坚当即派胡廷珍、王孝锡、马凌山、保至善4名地下共产党员到甘肃整顿党务。胡廷珍一到兰州,清除国民党右派势力,在原中共甘肃特支的基础上,秘密建立了中共兰州特支和导河特支,相继创办《妇女之声》《工农之声》《新陇民报》等报刊,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发动群众投身大革命运动,点燃了甘肃农民运动的烈火,很快把全省反帝反封建的民众运动推向高潮。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胡廷珍赶赴武汉汇报工作,在党的地下交通站,接受了返回陕甘组织武装的任务。胡廷珍先到庆阳宁县太昌镇王孝锡家,同平凉特支任鼎昌等一起分析局势,研究对策,决定重振旗鼓,由胡廷珍负责与上级联系,并到华亭矿区做社会调查,发动工人、组织暴动。胡廷珍只身前往华亭,着手对当地煤矿和陶瓷工人的状况进行考查。他化装成收购山货、皮毛的行商,走乡串户,访贫问苦,侦察地形,很快熟悉了当地情况。
  1928年春节前后,中共陕西省委得知河湟起义的消息后,指示胡廷珍设法争取这支暴动力量。他立即赶往临夏,潜入导河城,可是统治当局不仅没收了胡家财产,日夜派人监视他家。导河城到处是军警暗哨,胡廷珍只好在开明绅士张质生,族弟胡暄谷、胡兰谷等人掩护下转移到永靖、永登和青海省循化、保安等地活动。
  1931年夏,为了尽快策反马仲英的新编36师,在部队中建立和领导我党的地下组织,胡廷珍随后潜入新疆。他的到来,引起了反动当局的恐慌,为了防止他跟马仲英联手,反动当局在新疆玛纳斯县(原绥来县)将他秘密杀害。时年3l岁。
  为缅怀纪念临夏人民忠诚的儿子、中国共产党在甘肃的早期领导人、优秀共产党员胡廷珍烈士,临夏市委、市政府在风景如画的东郊公园建成了胡廷珍烈士纪念馆。纪念馆陈展面积约2600多平方米,分为少年廷珍、法政学潮、坚信马列、声讨列强、投身北伐、陇原播火、重振旗鼓、艰苦兵运、血铸丰碑、今朝临夏及建馆史多个展区,以图文展板、实物展品、仿真人像应用声光电等多种展示手法,再现了烈土跌宕起伏,充满传奇色彩的战斗经历,展示了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在大革命前后的活动历程。
  在胡廷珍烈士纪念馆门前,一座用红色岩石铸造的纪念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犹如一面凝固的旗帜,它象征胡廷珍烈士和广大革命者用鲜血铸就的革命丰碑。
  胡廷珍烈士纪念馆现已被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甘肃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是开展党团活动和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如今,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驻足胡廷珍烈士纪念馆,他们重温历史、缅怀先烈,汲取前行的力量。
  胡廷珍的革命生涯是短暂的,但却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人生经历跌宕起伏,充满危险和困顿。在那个阴霾笼罩、魔鬼横行的年代,作为一个有着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共产党人,胡廷珍乐观豁达、无所畏惧,他机智勇敢、冷静沉着,无数次地化解了各种危机,积极为党工作,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基层领导干部的职责,唤起民众,壮大党的基层组织,开拓西北地区革命运动的新局面,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据《民族日报》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