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钦
一 远望“甘南普罗旺斯”——合作市香拉村,就像花朵里开出的一座村庄。 我在清新的村庄漫步,村庄在花朵里闻香,花朵在花枝上跳舞,叶片在花田里发光。 当清晨鸡鸣一响,四面村一天的忙碌就开始了。 五月末的曦光中,五旬藏族女工旦知草拉着车子,到村里“香拉花海”苗圃基地种花。初夏的清晨,旦知草忙得满头大汗,她一手用铲子挖坑、一手栽下花苗。在她的身后,一片百日菊已绽放花朵。直到中午12点,她才完成当日的种植任务。旦知草说,她是给村里的绿丰源草畜公司打工的。她在苗圃种花,工钱是按种植的花木数量来计算的,旦知草当天共种植了35株百日菊,能挣到近175元工钱。 “这百日菊太香了,能天天与花相伴,心情真的很舒畅!”见到笔者时,旦知草高兴地说。她做梦也没想到,侍弄了三十多年庄稼的手,还能在年老后侍弄起花儿来。在香拉村,像旦知草这样的种花女工还有十多个,她们穿着蓝工装,戴着大沿彩帽,与一簇簇花丛混杂在一起。 这是一场多么美艳的劳动! 一个种花季如同一场持续的欢庆,女工们把自己浸泡在花海里,闻着花香,与花比美。年轻的母亲们把花朵般的孩子带来,让他们在花海里爬行游泳。那些种下的百日菊,是她们眼里辛勤劳作寄托的希望。家庭开支,娃娃们的学费,全都寄望这些花儿上。一瓣瓣的百日菊,倾注了她们对美好日子的渴望,当种下的苗开成一丛丛花,她们脸上溢满了幸福和满足。现今香拉花海2个鲜花采摘点开放后,吸引了远近游客来采花,在促进乡村游的同时增加了村民收入。 香拉村村民说,百日菊可以观赏又能入药,是种在地下的“黄金”。而从盐碱地上长出的花园,则成就了一座绿色“金矿”。从花卉种植到产业经营,这是村庄资源利用质的飞跃。 身处甘南花海,我唯一的愿望是:传播这满园花香。 二 走在“香拉花海”中,感受的不仅是火热的温度,还有盛大花潮的层层涌动。 细读每一朵百日菊的表情,我不由心生感叹:这甘南山乡的花朵咋会有如此的能量?从一片荒坡地到一个花园,从一丛花衍生一条产业链,从一个颜色黯淡的村庄到丰姿多彩的“花香风情农庄”,这其中有着怎样的一个绿色传奇? 这个生机盎然的花园,是绿丰源草畜公司“掌门人”石磊倾注了多年心血建成的。而今,他不断做大乡村的花木产业,让菊香遍布甘南。初见石总是一个中午,他刚送走陇西花木界的客人。这位来自土生土长的回族硬汉子,是受到农业部领导点赞的民营企业家,其温和表情下藏着一股韧劲。午后光线映在石总稍显疲惫的脸上,在喝了一口清茶后,他随即打开了话匣子。 回忆起百日菊的“南花北渐”,是满满的一段辛酸。这美称“向阳之花”的花儿,由南美洲移种甘南暖温带山区,吃尽了苦头,费尽了周折。它的成功移植,经历了二百五十多天的披星载月,浸透了汉、藏、回农科人员的心智汗水,基于数次的土壤改良和周期性的科学滴灌。它的诞生,打破了盐碱地难开花的“魔咒”,开启了甘南百日菊的批量种植,并为合作市供应景观花卉。 从“水土不服”到叶茂花繁,从单一品种到多样培植,百日菊群落扎根于深厚的甘南热土,吸收着政策的阳光。三年多光阴过去了,“香拉花海”的百日菊开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坚韧。虽经历数次狂风灾害的洗礼,百日菊除了花瓣掉落,均没有一枝被连根拔起,经修剪后仍可以开花,证实了农作物大师袁隆平的预言:没有种不出来的,只有品种不合适的。而今,这移植甘南的百日菊已然适应了暖温带气候,成长得根茎粗壮、叶茂花繁,是名副其实的“铿锵之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甘肃时,对各族镇村干部和乡村振兴带头人留下了深情嘱托。在总书记的鼓励下,绿丰源公司和香拉村干部正多姿多彩地催生甘南的朝阳产业,催生田园综合体的美丽梦想。石磊总经理说:“种花要像养女儿一样,加倍精心呵护。”今后,他要助力二百户村民打造花卉产业,用勤劳创造花儿般的美好日子。 在香拉村采风时,我结识了村里的九旬老人、“五老”后代哈扎力。当哈老谈及绿丰源公司和村干部对自己的关爱时,不由眼眶湿润了,他激动地说:“现在的村干部和企业干事很用心,照顾孤寡老人就像自己的亲人,我好像又看到了当年帮助农民分田地的红军模样!” 暖风十里,花香一路。夏日的香拉村充满了生机,花海瑜珈、摄影采风、少儿采摘游……这些方兴未艾的田野活动,让村里的花味浓郁、动感十足。 三 漫步夏日的香拉村,花海的花开得正浓,远处青山连绵,阳光透过翘起尾巴的云朵,毫无保留地洒下来,镶嵌在素朴的山村屋檐下。 香拉村的花海,让人沉醉在花香中,享受美的薰陶;村里的瓜果菜园,一年四季,香溢醉人。现今的香拉村已不是十多年前的模样,尽管长满瓦葱的石屋依旧,裸露在青石板上能躺上去睡觉的树根依旧、有着裂痕的可以坐上去打扑克牌的碾盘依旧……而这些原生风景,都成了外地游人眼中的乡村宝贝。 其实好多人喜欢到这里玩,最初单单是奔着这座四百年的甘南村落来观赏的。年复一年,当这个村落被东风吹成一片花海时,百日菊却成了发展蓝图的代名词。 因为这片花海,香拉村也拥有了“生态风情示范村”的美称,成为青年男女求爱、相亲的首选乐园。在村里观光,我眼前就像做了一场华丽的梦,用千千万万朵聚集成一大朵花,就像这里各族村民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的劲,耕耘着村庄的土地,创造着家园的幸福。 花卉产业的崛起,反哺着村庄和农民。绿丰源公司的强势带动,让香拉村迎来了乡旅业发展的商机。在花香的召唤下,百名务工青年回村里创业,带动了花卉加工和休闲旅游业的发展,让上百成千的村民快速脱贫致富,尝到了把乡村绿色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甜头。 在保护性的村庄改造中,花卉文化植入了小镇项目,促进村民增收和企业发展相融合。他们在旅游开发中没有大拆大建,却建成了多民族风格的精品民宿和文创基地,保留了原有村貌和小吃饮食,保存了一座活着的“甘南民俗博物馆”。他们保留了家园曾经的宁静与安逸;他们保留了对乡村生活一如既往的感情……在这块被深情保护下来的“绿土”上,我看到了生态传承的希望,体验了花木种植、观光休闲和精准扶贫的多赢成果。在天津市帮扶工作队和绿丰源公司强力带动下,香拉村摘掉了“贫困帽”、拔掉了“穷根子”,农民开上了小车,住进了小洋楼。 花美人生,不忘初心。百日菊开成了“致富花”、“幸福花”,开出了甘南山乡的醉美风情,也绽放成村民的灿烂笑脸。 四 到香拉村去,到醉美花海去!甘南向全球发出了一份绿色请柬。 而今,盈满花香的香拉村既是精品农庄,也成了习总书记赞赏的“希望田园”。放眼香拉村的阳光和花浪,构建了婚庆蜜月的爱情天堂。而百日菊自古象征着纯真友谊和浪漫爱情。在这山青花美的诗意背景中,香拉村一边输出着花卉,一边发展着浪漫事业。 城市取代了乡村,喧嚣替代了静谧,多年前与之同呼吸的那方天地,而今与之偶遇,方知其是何等地美好,也是何等地遥远。再也回不到过去,再也寻不回这片土地。当你有幸邂逅甘南的香拉村,且在这里留下吧。 “爱,从这里出发!”这是香拉村文旅观光的宣传语。商机满满的香拉村,正打造成户外摄影基地,引来各方驻足的脚步和回首的目光。在花丛间行走,我们放飞心灵,让身心在花香中浸润,扮一回浪漫大片主角,体验的是身心的舒畅。 在香拉村行走,我偶遇了七旬台胞观光客李光明。他和老伴是从台湾台中来甘南观光旅游的,想在这里的乡村补拍一张婚纱照,以实践当年“牵手一生”婚姻誓言。站在一片山乡的花丛前,他激动地说:“年轻时想到内地名胜区拍婚纱照的心愿没实现,我们就要站在这美丽花海中,要在这浪漫的仪式感中慢慢到老。” 瞩目香拉村,百日菊常开,四季情意浓……在这绚丽多彩的甘南乡村,我切身感受了“石榴籽紧紧围抱”般的民族情深,更领略了长征精神的星火燎原。 感谢乡村,感谢园丁们。这一幕幕的绿韵花影,诠释了心底的诗和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