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湖平 卢耀民 近年来,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卓尼县利用自身的生态优势,拓展传统蔬菜种植,引进龙头企业,进一步促进蔬菜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打造了以红笋、娃娃菜、西兰花等蔬菜为主的有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走出一条安全、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立秋过后,走进卓尼县纳浪镇标准化种植基地,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村民在地里忙着采收西兰花、娃娃菜,装车拉货,他们手脚麻利、动作娴熟,有说有笑。 在卓尼西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冷链加工中心,工人们正在检菜、分装,一筐筐从地里新鲜采摘的西兰花等蔬菜被保鲜储存。村里建起了冷库,村民来这里打工,让赋闲在家的他们增加了收入。 纳浪镇纳浪村村民王玉霞说:“我从2月份来这里打工,已经干了五个多月了,一天能挣100元,收入也不错,在家门口既能照顾家务,也能挣钱,挺好的。” 自2020年开始,卓尼县纳浪镇积极引进优质农业发展企业,通过产业调整、流转土地和村民参与等方式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村民靠流转土地分红,在蔬菜基地打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 卓尼西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吕彦说:“我们一年种植两季,一共有五千多亩,上季种了3000亩,下季种了2000亩,第二茬西兰花已经上市了。从今年4月份开始我们给务工人员一天100元的工资,务工人员可以铺膜、除草、栽苗、铲菜、进库,平均一天100多人,有效带动了周边的务工人员就近就业。” 同时,纳浪镇还积极探索其他产业运行模式,为村民持续稳定增收谋出路、想对策,全镇呈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卓尼县纳浪镇党委副书记李彦平介绍,纳浪镇把产业发展作为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力抓手,坚持党建引领、工作相融、发展共赢的原则,采取党建+企业+基地+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以百里洮河风情线的整体打造为主线,以农牧业经济产业园为平台,以旅游标杆村西尼沟村和旅游示范村朝勿村两个村的建设作为节点,把全镇的高原夏菜、劳务输出、药材种植、粮油加工、中蜂养殖、光伏发电等九大特色产业作为全镇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持续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多元化、常态化、规模化的发展之路,稳步提高农牧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卓尼县在纳浪镇、木耳镇、喀尔钦镇,连片建成5个标准化高原夏菜种植示范基地,成为村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 “流转土地净赚钱,基地务工稳赚钱”的致富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