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驹过隙,说的是时光流逝,其实也是沉淀在内心深处的一种日久生情。一个地方待得久了,便会自然融入其中,没有爱恨的棱角,没有摩擦碰撞的疼痛,于烟火人间守着一份岁月静好,平安喜乐。 ——题记
1
“这葡萄怎么卖?”我小声问坐在背篼后面的中年妇女。 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石板街旁,有人在树荫下卖自产的蔬菜水果,黄瓜披一身细密的嫩刺,豇豆挂着露水,茄子丰腴光鲜,小白菜青翠欲滴,最喜欢这一背篼紫葡萄,凝着一层果霜,粒粒珠圆玉润,像是一幅不可触碰的名家大作。 还没等那个女人回答我,旁边一个卖菜的老爷子就说:“我们舟曲这地方是个宝,你看看,啥果子都结,啥菜都长。这葡萄是她家院子里长的,没打药,还甜。你买了葡萄,再买点我的菜,个儿家种的,刚从地里摘来新鲜得很!” “伯伯,我也是舟曲人啊!你可把我当成‘一邦个人’(舟曲汉语方言,意为外地人)了,我是山后的。”虽然在县城里工作了二十多年,可我至今仍说不出地地道道的舟曲汉语方言。历史上,山后有好几个乡镇都曾是卓尼杨土司的领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才划进了舟曲县的行政管辖范围内。加之舟曲县城离山后隔着上百公里的路程,也是受地域差异的影响,我们绝大多数山后人都不会说舟曲汉语方言,因此经常被人误解为外地人。 “他姨,下班了呀?我搭(这)儿有你爱吃的小洋柿子,你不称点哇?”一个卖菜的“背篼客”热情地招呼我。她的小西红柿果然新鲜,大小匀称、色泽红艳,散发着浓郁的西红柿香味。在我弯腰捡拾装袋的当儿,她又提醒我:“挨茬儿装,都是好的,你去年买了好多这种柿子。” 我抬头看了她一眼,眼生的很,怎么也想不起来曾经买过她的菜。我说:“我认不得你,可你怎么知道我爱吃这种小柿子?”那女人爽朗地笑起来:“咱们峰迭新区,吃菜的就你们上班的一帮干部,卖菜的也就我们几个人,怎么会不认识呢?”也是啊,一个小县城,能有多少陌生人呢?虽然你不认识人家,可人家一直拿你当熟人看,也算是一个小确幸。这样一想,心里立刻热腾腾的,被当成外地人的边缘感也渐渐消失了。
2
一直觉得,生活在舟曲这样的小县城,最大的幸福就是,一年四季都能从“背篼客”那里买到各种各样的山野菜吃。春天的蕨菜、乌兰头和五爪菜自不必说,花椒芽、香椿、地软和野生葱花那是一个喜悦连着另一个喜悦。各色山野菜和农家自产的时令菜蔬,在大饭店的菜单上就是“山野珍品”和“田园时蔬”两类,而它们也是外地游客到舟曲吃饭最爱点的。记不住舟曲长啥样儿不要紧,只要记住舟曲龙涎热豆腐、野菜卷饼子和羊肚菌炖土鸡有多美味就可以了。
3
蜗居峰迭新区,每每走过那一条青石街道,总被无数应了四时节令绽放的花草感动着。拐进公园路,脚下的地砖缝里总有青苔肆意蔓延,树皮斑驳的法桐如一顶顶绿色的巨伞,与垂柳、海棠和红花美人蕉一同倒影在池塘中。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精致舟曲的一部分,但我可以肯定,心静如水方能气定神闲,而这个滋生于心田的一个“闲”字,便是我优雅前行的底气和动力。 每次阿妈都会在电话里叮咛:“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工作!”女儿都已进入了不惑的年岁,可母亲总是放心不下,她甚至跟妹妹靠付我的饮食起居:“不知道怎么搞的,你姐的工作总是忙,一有时间她就读书写文章,想不起来给自己好好做顿饭吃。你茶饭好,饭熟了就叫上你姐姐一起吃哦!” 其实这三年来,只有假期里老公孩子都在家的时候,我家厨房里才有烟火味道,其余时间我都不做饭,直接在妹妹家蹭饭吃。妹妹的厨艺极好,在哪里买菜、买什么菜、做什么饭,她在下班回家的路上就已规划齐整,走进厨房,行云流水没半点含糊。她对每一餐饭食,都很认真地对待,绝不将就凑合。做饭的各类刀铲厨具,都是精挑细选买回来的,只有家什用得顺手,厨艺才能发挥得酣畅极致。 我时常在想:妹妹,是上天赐给我最好的礼物吗?
4
周末,早早起来做了一锅醪糟荷包蛋,一家人就着步行街买回来的手抓饼和地软包子吃早餐。餐具刚刚清洗完,就听老公使唤儿子上街买菜买佐料。 我清楚地听到他跟儿子说:“今天咱们煮腊肉、砸洋芋搅团吧,你小姨和央金她们都爱吃我做的搅团。今天咱们都闲着,就把你小姨一家都请过来,一起吃顿饭。过几天咱们走了,你妈这个蹭饭游击队长还得靠人家养活呢!” 我不否认自己经常蹭饭吃的事实,也不否认老公的厨艺比我高,谁让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资深吃货呢?舟曲人都说武都小吃街的洋芋搅团好吃,那是因为他们都没有尝过老公的手艺。 选一些外皮粗糙、瓤里粉糯的洋芋,蒸煮成一锅开花的“剥皮点心”,用特制的木锤在搅团槽里反复砸、反复揉研,洋芋成型后还要反复碾压,直到搅团越来越劲道Q弹,眼睛再也看不到小颗粒,这才算砸好了。 韭菜切得极碎,然后用清油炝熟;甜辣椒面拌上白芝麻、花椒粉和食盐,用烧得滚烫的菜籽油泼了;备好蒜泥、香菜、香油、生抽和醋,还要泼一碟辣得过瘾的辣椒面,最后才按照众人不同的口味调了蘸料吃。当然,他也不反对孩子们往料汁里面加蚝油和花生米。这是凉吃搅团,如果要热吃,就按传统方式把搅团下到酸菜浆水里热透了再吃。 曲江跟我说:“妈妈做得面片和粥很好吃,炒菜的话,我还是喜欢吃爸爸做的。” 熬鱼汤、炸鸡腿、蒸羊肉包子、炖排骨汤、炒手撕包菜,两个娃的味觉记忆里挥不去的,永远是爸爸的味道。而妈妈的味道,一不小心就成了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