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走进多彩碌曲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1年09月2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王莉芳


  ◎王莉芳

  碌曲,是藏语“洮河”的音译。传说洮河是神龙的化身,它经点化成了福泽万物生灵的河流。洮水泱泱,生生不息,如县志里《找幸福》的传说故事,孕育了碌曲儿女热爱家园,为美好生活而奋勇向前的人文情怀,并以草原为底色,磅礴演绎。
(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碌曲这片传说中有仙女和神龙驻守的土地,孕育着美丽的奇山丽水,汇聚着大自然的杰作,在物华天宝中拥有别样的灵性与生机。
  神奇的郎木寺不仅有虎穴仙女洞,还是白龙江之源。这里虎踞龙盘,祥瑞四溢,在海拔3450米的郎木寺院柏树苍翠簇拥。更有趣的是,因为这里一地跨两省,站在郎木寺山上你可以自豪地说:“我是西北人!”而伫立在山底下白龙江源头时,你同样可以自豪地说:“我是西南人!”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使这方天地被誉为“东方小瑞士”和“中国魅力名镇”。这里游人如织、南腔北调,藏语、汉语和英语等多种语言随耳可听,多元文化交汇碰撞,有人曾风趣地说:“到了郎木寺,就等于出了一趟国。”
  再说尕海湖,这片沉思千年的水域,纯净地凝在碌曲草原广袤的天空下,烟波浩渺、水天相连。湖水碧蓝,如镶嵌在草原上的蓝宝石,在高原的阳光下璀璨夺目,熠熠生辉。湖岸千鸟云集,祥和纯净。传说中,尕海湖是仙女遗落的一块宝镜变的,又传说尕海湖曾是亚洲第一大山神之臣的妻子、水龙王的女儿“勒加秀姆”的化身。总之,这里吉祥天成。当地人深情地称此湖水为“姜托措钦”,外界称它是“高原水塔”和甘南的“九天瑶池”。尕海湖一年四季甚至于每天的风景都因季节或天气的变化而不同,行走在尕海湖畔,真可谓四时皆美景,人在画中游。
  还有被称为“人间仙境”的则岔石林。这里群峰屹立,原始森林层峦叠障,流水清澈见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一线天”、“灵猿望月”等数十处奇特的景点。这里,处处流传着英雄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他的坐骑神骏拴马桩,还有他一剑辟开巨峰斩杀妖魔的“一线天”,都印证着神奇的传说,特别是传说中被他一箭射穿的箭洞,非常奇特,长长的石洞时而狭窄,时而宽畅,洞内还有精怪陆离的石钟乳和各类海洋古生物化石。
  碌曲还有九瓣莲花盛开般的九头神山,尕秀所在地的漒川古城遗址,洮河源头所在地的李洽如天池,有雪豹和狗熊经常出没并演绎动物世界物竞天择的宗格尔秀穆群山……在将来,这又是多彩碌曲的另一番风景。
(二)
  碌曲县位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历史上,这里是唐蕃古道跨越黄河首曲的通道和丝绸之路南线的必经之地,历史文化的交流融合,造就了碌曲悠久的民俗文化。碌曲世代口口传唱的格萨尔王史诗、演艺水平高超的“南木特”藏戏,凸显草原汉子粗犷豪放性格的“赛马节”、展现草原牧民载歌载舞的盛会“香浪节”将碌曲县的美誉度和知名度不断升温,碌曲深厚而悠久的地方绚丽文化瑰宝,在得到国家的大力保护后不断得以传承。
  碌曲是中国“锅庄之乡”。2012年碌曲县开始在“香浪节”期间,围绕打造“锅庄”旅游文化品牌,举办全国锅庄舞大赛,到目前碌曲已成功举办了七届锅庄舞展演。2014年,中国舞蹈家协会授予碌曲“中国锅庄之乡”的美誉。2015年中国舞协再次授予碌曲“锅庄舞传习与研究基地”的称号。多彩碌曲,锅庄舞展演活动,已成为展示碌曲独特的传统服饰、浑厚的地域人文历史、高雅的民族文化艺术的一项重要文旅节庆活动,推动着甘、青、川、滇、藏五省旅游文化交流。
  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木特’藏戏传承保护基地”。“南木特”藏戏,也称安多藏戏,18世纪始发于甘南州夏河县拉卜楞寺。“南木特”是传记、故事之意。顾名思义,“南木特”戏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或者以民间故事中的传奇人物、民族英雄为素材,具有生动情节、完整结构的一种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在艺术手法上,有唱有说、有歌有舞,有完整结构和故事情节的戏剧形式。“南木特”藏戏很早就传入碌曲,50年代初在双岔、阿拉有不少村戏班子。在每年农历正月和四月连续演出,已成为双岔镇二地村的一项文化传统,每逢演出,周边牧村的男女老少,都会穿上节日盛装前来观看,祈愿新年风调雨顺,六畜兴旺。2013年二地村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木特’藏戏传承保护基地”,使频临遗失的二地村“南木特”藏戏重焕生机,现在二地村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的扶持下,一批老中青幼组合的村民演员活跃在演出场地。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今的碌曲县大多数行政村都建成了规模不等的村史博物馆,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尕秀游客接待中心的草原博物馆、贡巴村的村史馆,从不同角度呈现着历史与人文。那散发着酥油香味的各类器皿,在岁月的浸染中讲述着碌曲先民远古牧业迁徙的印痕;那发黄的照片和古朴的物件,让我们对生存在这里的先民产生无限感慨……
  碌曲县以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缔结心灵纽带,厚植人文情怀,构建精神家园,使县域内的“锅庄”“南木特”“藏医药”等文化瑰宝,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道路上,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三)
  广袤碌曲大地,虽然高海拔,条件艰苦,但这里的人们热爱家园,吃苦耐劳,心地纯善,热情好客。即使自己生活再窘迫,都不忘古道热肠。对认定的事,再难、再险阻都会“守正笃实,久久为功”。于是,因洮河而音译得名的碌曲人,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情怀,“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
  洮水悠悠。碌曲在历史上泛指为“羌中”,公元三百三十年前,东喀尔神山就镶嵌在漒川古城脚下,十六国时期前凉国闯入的身影,只是时光的一瞬,在战事的奋争中万劫不复,至到旷世英雄格萨尔王在这里降妖伏魔,除暴安良,南征北战,统一了多个部落……格萨尔王的传奇故事和牧人的期盼,在当地人说唱和在牛羊皮上记载的“勒”、“拉伊”、“强勒”等原生态民歌的传唱中,把生产、生活中的所有故事,包括喜怒哀乐都在民歌中流传,生活不易,但未来可期,激励人们好好热爱生活,珍惜和歌颂生活中美好的一切。
  洮水泱泱。1955年6月碌曲县正式成立,全县干部群众激情建设自己生活的热土,拥有了全国“牧业学贡巴”的殊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土地承包到户、草场承包到户、“六化”牧场建设、易地搬迁、普初扫盲,“两基”攻坚、脱贫攻坚等关乎发展的大事记中,碌曲县干部群众志成城,各项发展建设工作都敢为人先,代表全州接受各方验收。近两年在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中,强化“绿色发展”理念,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扩大“中国锅庄之乡”旅游文化品牌,创建了尕秀村等甘南州第一批“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村”和“宜游宜业宜居”的生态旅游村庄。如今,随着城乡环境整治的纵深推进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全县城乡牧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游牧生活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瓦房披着朝霞的霓裳,宽敞干净的街巷,温暖如春的家居,现代化的设施,以及牧民掩藏不住的笑脸,那敞开情怀的文化广场,锅庄舞的旋律飞动,牧民们长袖舞动,用阳光里绽放的民谣传递一种虔诚的心声。
  走进多彩碌曲,一山一水皆旖旎,县志里先民们《找幸福》的故事告诉人们:幸福就在你的脐带之乡里,就在血浓于水的亲情里,在勤劳勇敢的拼搏里!更在伟大祖国的怀抱里!今天,过上了幸福小康生活的碌曲人民,将深情歌唱祖国,歌唱党!歌唱碌曲的明天会更美好!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