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凝聚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记者 马保真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1年11月0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继承


  甘南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来,紧扣建设小康同步、公共服务同质、法制保障同权、民族团结同心、社会和谐同创的总任务,坚持人文化、大众化、实体化的总要求,把民族团结进步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所有工作向此聚焦,创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切实巩固深化创建成果。
  近年来,甘南率先提出了系统、完善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1138”工作思路,成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指导委员会、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制定出台了《甘南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方案》等十个率先举措。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血脉相连、水乳交融的紧密联系,唱响了民族团结主旋律,谱写了和谐发展新篇章,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谱写了各民族团结一心,投身“五无甘南”,建设幸福家园的多彩画卷。
  五年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群众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建设美丽家园,在打造“五无甘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的征程上携手并肩,团结奋斗,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积极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甘南特点的民族团结进步之路。
以人为本、人民至上,   民生福祉迎来新飞跃——
  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
  在临潭有着一位回族“羊爸爸”,他叫苟海龙,与20多名养羊人有着一个湖羊梦。
  2011年,在外经商小有名气的苟海龙毅然回乡创业,用多年的积蓄盘活了原来濒临倒闭的卓洛乡养殖场,成立了临潭县农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升级改造传统羊圈,购置先进设备,高薪聘请技术场长,吸纳牧民群众饲养员,建起了现代化育种大棚。
  合作社里不论什么民族,不论场长、技术员、饲养员,个个“爱场如家,爱羊如子”。给初生的小羊羔配奶,为生病的羊诊病,清理羊粪、羊舍通风、按时添加饲料……苟海龙与20多名农牧民群众同吃一锅饭,为同事们切生日蛋糕,为大家鼓劲打气,身为养羊人,他们是快乐的奋斗者,也是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者。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深入持久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力做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蒸蒸日上,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州各族人民面貌、民族关系面貌焕然一新,为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全州8县市均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实现了全覆盖目标,2个村、2个单位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命名数在全省排名第一,创建工作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兼收并蓄、多元一体,民族文化展现新活力——
  噢,拉索,唐东杰布,千年之后,天降神人,炼铁水造铁桥,尝百草开医药,启智巧继百工,聚歌舞创藏戏,世人称颂为‘铁桥喇嘛、藏戏癫僧,百工之王,藏药仙翁’……”伴随着男声藏语咏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石榴杯”甘肃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甘南州“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正式拉开了序幕。
  《唐东杰布》以鲜活真实的藏族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时代主线,追寻唐东杰布这位藏族历史上著名的桥梁建筑家、藏戏创始人、藏医药家一生的信仰追求和丰功伟绩,剧情生动地展现了藏、汉文化和科技交流的史诗画卷,折射出民族团结的优秀社会历史传统。以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丁目迪为原型的民族团结进步题材电影《生根》,在国内各大院线上映。
  近年来,甘南州始终坚持所有发展都要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始终把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始终,推动建立嵌入式社会环境,创造各民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涌现出了“草原曼巴”王万青、道吉草等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这既是民族文化交流交融繁荣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具体实践,民族团结是历史的传统,也是时代的追求。
璀璨星斗,多元一体,民族团结点亮无垠苍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只有语言通,才能文化通;只有文化通,心灵才相通。”这是碌曲县玛艾镇红科小学教师康春平说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的教师,康春平不知道迎来了多少来自红科地区的适龄儿童,为他们教授国家通用语言和各种知识。
  13年前,康春平来到红科小学任教,那时候这里的孩子没有一个会说汉语,他的教学任务任重道远。
  “一滴水只有汇入大海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一个民族只有融入祖国大家庭才能得到永续的发展。我要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康春平坚定地说。
  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已深深融进各族儿女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甘南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