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南州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以提升文化供给和文化产品在人民群众心中的满意度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支撑,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通过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创新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宣传、搭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平台、培育文化产业新兴业态等措施,实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能加速汇集。同时,将文化产业放在加快推进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推进文化与旅游、生态、体育、科技等产业深度融合,呈现出七彩九色的蓬勃绚烂图景。
文化,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展示着一个地方的风貌,体现着一个地方的品格,是一个地方魅力的体现。
文化阵地和平台遍地开花
五年来,我州全力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成博物馆、纪念馆、“乡村记忆”博物馆等25个,图书馆9个,文化馆9个,城市数字电影院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00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乡村舞台)662个,农牧民书屋659个、寺庙书屋122个,州博物馆(科技馆)主体工程全面封顶,州民族特色数字图书馆项目命名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散如群星的文化平台和文化场所支撑起了七县一市广大人民群众厚植德操、涵养情感的广阔舞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多姿多彩。合作市香巴拉文化广场上舞姿翩翩,歌声悠扬,表达着草原儿女的淳朴豪放、热情好客和对伟大祖国美好时代的深情祝愿。 保护文化遗产、传承民族文化,是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甘南人民创造了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和艺术作品。通过积极挖掘、整理、弘扬,申报5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并由国务院正式公布,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13项、项目代表性传承人8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49项、代表性传承人52人,非遗项目位列全省第一。实施拉卜楞寺、洮州卫城、牛头城遗址等文物维修保护项目,尕路田大房子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达到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2019年夏河丹尼索瓦人研究入选2019世界十大考古发现。文化悠久的历史芳芳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红色文化是甘南的本色
绿色是甘南的底色,红色是甘南的本色。一个地方,因一段历史而被人铭记;一段记忆,因一抹红色而历久弥新。 “俄界会议”“崔古仓放粮”“腊子口战役”“红色土司杨积庆”“宣侠父”“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成立”“旧城保卫战”和“洮州会议”等红色篇章,在新时代愈发光彩夺目,一批又一批干部群众走进红色遗址、红色场所参观学习,感受峥嵘岁月,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 不忘初心,情怀不老。甘南州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开展红色主题系列活动,让红色基因融入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血液,让长征精神在甘南大地激荡成滚滚洪流,成为一个精神坐标、一座信仰丰碑、一种磅礴力量,引领人们坚定向前,走好新的长征路。 文艺创作成绩斐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情。文艺创作,立足甘南,打造品牌,放眼全国,走向世界。 《文化甘南》系列丛书、《九色甘南文化丛书》等成果专著先后发行。南木特藏戏《唐东杰布》入选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优秀剧目奖,电影《甘南情歌》荣获“五个一”工程奖,音乐剧《达玛花开》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参演作品并荣获第六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剧目奖,《盛世锅庄》荣获“石榴杯”全省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这些优秀作品满怀激情记录着时代发展的火热实践,倾听着甘南儿女丰富多彩的心灵律动,书写着甘南文化沧桑变迁的灿烂辉煌。随着我州统筹州、县歌舞剧院,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鲜明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走入基层,走入百姓心田,使广大农牧民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在甘南大地激荡,人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汇聚起投身“五无甘南”建设美好家园的磅礴力量,从而感党恩思奋进,激发了脱贫奔康的强劲力量…… 幸福的歌声在飞扬,欢快的舞袖在翻飞,美好的未来在展望,勤劳智慧、感恩奋进的甘南儿女尽情地品味着优秀文化带来的欢乐与祥和。阔步行进在建设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民族团结、宗教和睦、人民幸福的社会主义新甘南康庄大道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