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柄江
五年来,勤劳勇敢的舟曲人民在逆境中稳住局面、在艰难中赢取突破,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获得了振奋人心的丰硕成果。 五年来,舟曲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作为第一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步调一致讲大局,政治站位得到新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四个意识”进一步树牢、“四个自信”进一步增强、“两个维护”更加坚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不竭精神动力。始终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工程,上山下乡抓脱贫,敢死拼命奔小康,铺开美好生活新画卷。 投入40.5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0423个,改造完成危旧房13033户,饮水安全问题全面解决;医疗卫生“三个一”“三合格”“三条线”全面达标,19项教育惠民政策覆盖所有贫困学生;2400名贫困人口稳定就业,脱贫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16年增加了4倍。 始终坚持把改革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提振信心挖潜力,拉高标杆争进位,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2021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4亿元,比2016年增加了8.8亿元,年均增长6.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29318元、9156元,比2016年增加8345元、2931元,年均增长7%、8%。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4.2亿元。 始终坚持把富民增收作为第一目标,因地制宜兴产业,优化布局抓转型,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把发展产业作为治本之策,种植经济林果25.36万亩、中藏药材12万亩、羊肚菌1700亩,养殖从岭藏鸡112万只、中华蜂5.2万箱、黑土猪5万头,金银花、金丝黄菊、玫瑰等新型产业相继兴起。“三品一标”农产品达35个,150多种农产品实现商品化。成功培育“甜蜜党建”“田园党建”等5个“党建+合作社”品牌,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始终坚持把文旅融合作为第一路径,打造品牌树形象,全域开放聚人气,第三产业闯出新路子。高位推进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建成全国文化旅游标杆村2个、全省文化旅游示范村18个、具有旅游功能的生态文明小康村156个,旅游人数452.98万人次,收入达21.36亿元。始终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第一战略,打好三大保卫战,开展河湖清四乱,生态环境构筑新屏障。碧水蓝天净土保卫战成效显著,空气质量连年排名全州第一。纵深推进“五无甘南·美丽舟曲”,创建清洁村庄,化肥、农药、地膜连年减量,环境质量明显提升。 始终坚持把抢险救灾作为第一大事,科学应对防大灾,勠力同心抢大险,避险搬迁取得新进展。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在江顶崖滑坡、暴洪泥石流灾害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取得了“零伤亡”的胜利。把实施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年内能完成850户3495名群众向兰州新区避险搬迁,确保搬迁群众安身、安心、安业。 始终坚持把城乡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完善基础强功能,整治环境创示范,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打造“五无甘南”新名片,巩固“环境革命”成果,实施“美丽舟曲”行动,统筹推进五大创建任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始终坚持把民生改善作为第一理念,多向发力强保障,多元供给提服务,幸福指数实现新跃升。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教育、医疗、住房等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始终坚持把民主法治作为第一保障,推进治理现代化,凝聚共识促发展,平安舟曲彰显新价值。始终坚持把交流合作作为第一动力,上下联动齐推进,内引外联共发力,创新驱动增添新活力。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作为第一责任,夯实基础强引领,忠诚履职严党纪,政治生态呈现新气象。 下一个五年,舟曲将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精神血脉,凝聚奋进力量,以矢志不渝的忠诚信念、负重笃行的责任担当、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奋力谱写建设团结富裕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舟曲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