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礼赞
——长篇报告文学《躬身》读后感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2年03月0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王莉芳


  2022年的甘南大地,响彻人心的一个声音:报告文学《躬身》,以微信文字版、有声版和书籍专著的形式,分八个篇章,如八瓣莲花将甘南各县市,2015年以来实施“环境革命”,进而辐射升华起躬身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文传奇,昭示于省内外,让世人看到“素有两河源区、‘中华水塔’之称的地域,已然实现了华丽转身,一改往昔的旧貌,以虔诚的姿态,以纯净的禀赋,以圣洁的形象,为中华大地和现代文明奉献了一个深深的祝福”(摘自《躬身》小引)。

  一篇有况味和深度的报告文学,不仅要有深入的调查研究,而且要有宏大的眼界格局,心系民生发展的人文情怀,报告文学《躬身》的作者任林举老师,就是以这样的时代担当、人文情怀,立足历史结合现实,以引人深思的理性分析,把甘南各县市的自然景观、风土人情通过故事情节记叙、实事论证等形式进行了详细的记录,给我们直观再现了实施“环境革命”的甘南,已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的华丽转身。这是对甘南的礼赞,更是对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75万甘南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建设幸福美好家园的礼赞!

  报告文学《躬身》,记录了2015年以来,甘南州坚持以环境革命小切口推动经济社会大变革,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一场“政策上全链条、主体上全参与、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全天候、考核上全过程”的“环境革命”,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目标;2021年初,甘南启动“五无甘南”创建行动,持续放大“环境革命”品牌效应,让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迈出了抢占生态文明制高点、打造绿色发展升级版的坚实步伐,使实现脱贫的甘南农牧民群众实现“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不断得以固本强基。
  遵从历史规律,承载中华文明发展的厚重宝贵传统,报告文学《躬身》,以打造“五无甘南”和创建“十有家园”的铿锵有力举措,给世人讲述了甘南州在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州之本,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探索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且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躬逢盛世,与有荣焉,生逢其时,责任在肩。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而我们身处其中,每天都在见证历史,见证着祖国一步步迈向繁荣富强。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甘南绿色发展理念越发深入人心,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甘南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被整体纳入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全州97%以上的国土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甘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黄河、长江流域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维系生物多样性以及在维护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缘起于甘南的“环境革命”,如今,绿色已成为甘南藏族自治州发展最动人的底色。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晚清名丞曾国藩在《挺经》中说:“只有躬身入局,才能成事”。在《躬身》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中,甘南各级干部以千万次的躬身捡拾“垃圾”,使人与自然之间有了更多的敬畏与和解,人与人之间有了更多的理解与和谐。
  凭借一个躬身的动作,凭借一个躬身力行中的坚持,如今的甘南人民内心多了一种情结,在生活上多了一种自觉和习惯,入脑入心,相因成习,进而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走进城乡牧村,真可谓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处处是景,移步换景,人在画中游!”。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让牧区变成旅游风景区,一举改变了几千年延续的生存生活状态。
  报告文学《躬身》,以详实的文字和事例,记录了全州城乡村镇各级干部,用躬身力行捡拾垃圾行动,叩开了群众的情感和理念之门,继而带领全州75万各族群众共同叩开了高原的绿色生态之门,迎来了甘南绿水青山的壮美画卷,折射出了甘南绿色发展的巨大潜力。
  感谢作者用炽热的激情和文字,记录了甘南主人公们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激励我们延续生态环境保护的甘南之举、绿色发展的甘南之效,彰显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