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乡土人才来源于民间,成长于乡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宝贵人才资源。因此,要重视发挥乡土人才的重要作用,使用好乡土人才,让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把乡土人才“聚”起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本土懂农业、爱农业、奉献农村的专业人才、拔尖人才、致富带头人。因此,要挖掘乡土人才,让各类人才“破土而出”。各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将农村分散的“土专家”“田秀才”,按照种植养殖、经营管理、旅游发展、技能服务等进行建档归类,做到“底子清、情况明、知去向”。要打好“乡情牌”,向在外发展的乡土人才推介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新变化、宣传惠农兴农政策,吸引他们返乡创业,引导他们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回归家乡、建设家乡,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要积极鼓励外出优秀人才返乡参与村集体经济发展,通过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吸引他们返乡,带着技能或资金入股村级合作社,将个人所领办或创办的企业(合作社)作为人才培育基地,为群众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发展一片产业、带动一方群众”的示范效应。 让乡土人才“强”起来。乡村振兴工作面宽量大,涉及农牧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乡土专业人才的培训教育,让乡村人才具备硬本领真功夫。要按照乡土人才构成情况,依托农技平台、科研院校、网络教育等资源,开展多元型、差异化、订单式培训,提升乡土人才职业技能。要结合村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重点围绕种植养殖、旅游服务、经营管理、网络销售等方面,采取邀请专家授课、组织观摩学习、田间地头指导等方式进行培训,增强发展村集体经济、特色产业和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领跑”能力。要充分发挥现有乡土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教育引导他们深入到田间地头,面对面为广大农牧民“传道授业”,并通过和青年农民“结对子”,将技艺传承下去、经验推广开来,打造特色产业集聚区,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创业。 使乡土人才“驻”起来。各基层党组织要解决好乡土人才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落实好各项人才政策,让乡土人才在凝心聚力谋发展中提升自身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要推进扶持政策与乡土人才培养有机衔接,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乡土人才支持,减轻他们发展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发展壮大产业的信心更足。要注重将优秀乡土人才吸纳为党员,将贡献突出、群众认可的,推荐参选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将政治素养好、工作能力强的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人选,让乡土人才真正回得来、下得去、干得好、使得上劲。 (上接一版) 杨武强调,要从严规范内部管理,全力做好院感防控。各级卫健部门和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负起责任,坚决扛牢防控责任,亲力亲为抓好措施落实,切实抓好院感防控知识培训、工作人员闭环管理等工作,有关定点医院要提前做好救治、隔离等各项预案。要严格落实“四方责任”,全力推动工作落实。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认真履行好专责组和行业主管责任。各县市要切实负起主体责任,主要领导要靠前指挥,分管领导全力推动落实。要切实履行单位主体责任,严格落实分区分级管控,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要严格工作纪律,强化舆论引导。进一步严明疫情防控各项纪律要求和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坚决防止随意公布有关疫情信息。各新闻媒体要加强正面宣传,做好舆论引导,严防发生负面舆情。 副州长王芳就做好全州疫情防控有关工作做了具体安排。州政府班子成员,州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及有关专责组负责人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