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同小引和后记,260千字、378页,我两个晚上的功夫就读完了这部深沉而灿烂的报告文学,且至今不忍释卷,细研深读。 这部缘起于甘南的“环境革命”与人文传奇,又何尝不是自己近三十年来在甘南生活、成长、服务、奋斗的点点滴滴,更是对这片高原厚土的向往和热爱。也从此牢记我高中的一位语文老师赠给的话“既来之,则安之”,并且不忘先父的教诲“吾儿有缘此地,当不负山水,终其一生难忘足矣”。可惜,我的老师从没来过甘南,父亲只匆匆地在大冬天到过夏河一次,便因年高缺氧不得而归,从此留给儿子诚实的担当和奋进的脚步。 没有别的,读书更思来时路,阅读更盼路繁华。 读《躬身》,更觉风景无限。这是一个环境革命的人文故事,只有坚持奋斗、执着发展、分享苦乐,才可称得上“传奇”。笔者以河为脉,诗一样的笔触娓娓道来,从普通牧民、一般干部、勤政的领导,到甘南75万朴实勤劳的人民,展开一幅向着太阳的洁静画卷,串起高原上五彩斑斓的玛瑙玉珠——河之故乡、化茧成蝶、大道至简、与命拔河、净土之净、白龙之祭、洮水流珠、花开岷州。那山那水、那树那草、那人那事、那风那雨,无不历历在目,让人身临其境。或是写你,也在说我;或是聊他,却正是咱。当初学堂稚儿,今当有为少年,感念河之悠悠,更恋高天厚土,更加倾心竭力这片坚强的故土。 读《躬身》,让我体会到作者的细心、仰望与担当,全力推介甘南环境革命的炽热情感,也真诚感谢甘南生态环保的利国利民。 读《躬身》,无不感慨当年自己来甘南夏河县时举目无亲,环境萧条,唯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坚守,以一篇篇杂文小记寄托历程,并一点点参与团结进步,感受第二故乡的发展变化,展望心中的锦绣前程。祥云哈达送祝福,从此,不管风霜雪雨,我自放声歌唱。感谢,我的家乡;感恩,同呼吸共命运的人们。格桑花开遍原野,青稞酒香飘四方,锅庄舞欢快激扬,扎念琴陶醉心房。高原小城走进了新时代,神话、传奇、诗韵、繁华,一步步成为现实。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春风中更加万紫千红。环境革命和脱贫奋进的图景绚丽多彩,珍藏动人的词曲,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安康。美好的向往,永远有真诚的使命相伴,走进新时代的夏河新城,我心、我情、我力、我爱,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展开一幅幅美好的画卷。 读《躬身》,对话牦牛雕塑。我不是高原的精灵,只会在风雪中坚守寂寞,一想到草场无垠,我们便生生不息。日出日落,个个都是故事的原型。雕塑高大与否,都已不是初衷,只要有人和我对话,我会告诉你很多很多! 读《躬身》,我心涛声依旧、矢志不渝。躬身高原,仰望星空,缺氧不缺精神、艰苦不怕吃苦、工作争创一流,无私无畏地投身“五无甘南”“十有家园”“五个示范县”创建和打造“五个夏河”的光荣征程中,在喜庆建党百年的后第一年农历虎年,豪情满怀地迎接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