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忠
实施乡村振兴,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就是为了绘就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就是为了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 绘就“稻粱丰硕,盛世农家”的富足图。产业振兴是基础。创建全域有业态的富裕家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养殖、经济林果、藏中药材等多元富民产业,推动形成乡镇有主导产业、村组有致富产业、户有致富门路的“一村一品”产业布局,构建起“文旅主导、三产融合、多元共生”的发展新格局。大力培育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能人大户、专业技术协会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特色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发展,让群众在“一业兴、百业旺”的各业态中增收致富。 绘就“少长咸集,群贤毕至”的人才图。人才振兴是关键。努力破解人才工作瓶颈制约,打造一支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素质优良的党员队伍、敢作敢为的驻村帮扶干部、本领过硬的乡村本土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人才支撑。特别是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回引一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致富能人到村创业就业,积极鼓励有丰富种养殖经验的“土专家”“田秀才”,以及其他有一技之长的致富能手等农牧村人才,为群众开展培训、辅导,有效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绘就“箫鼓春社,古风依存”的祥和图。文化振兴是动力。要创建全域有文化的精神家园,深入发掘甘南优秀的民俗、民族文化和彪炳史册的红色历史文化。要继续坚持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注重“土眼光”设计,“土材料”修饰,保护好“老样子”,留存好“老物件”,传承好“老手艺”,讲述好“老故事”,打造一批文化底蕴深厚、建筑风格独特、服务功能齐全的小康村,留住乡愁记忆,为乡村振兴提供源动力。要引导群众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养成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社会好风气。 绘就“绿树村边,青山郭外”的山水图。生态振兴是支撑。甘南是长江、黄河上游的重点水源涵养林区和青藏高原东部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创建全域有绿色的生态家园,要自觉服从和服务国家对甘南的生态定位,深化“五无甘南”创建,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重点战役,以农牧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不断巩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发展形势,确保更多生态红利和绿色福祉惠及各族群众。 绘就“村强民富,和谐善治”的新蓝图。组织振兴是保障。要创建全域有法治的文明家园、全域有治理的和谐家园,继续把“党支部+网格化”模式作为基层治理的重头戏,实现矛盾纠纷联排联调、安全隐患联防联控、重点人员联管联教、困难家庭联帮联扶、环境卫生联管联治、精神文化联娱联扬、致富项目联建联营、发展成果联创联享,解决好联系群众“最后一公里路”问题。要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让法治精神融入血脉,用法治力量涵养文明,确保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