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4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天山脚下艺术村:
“小分子”的大梦想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2年03月2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有点土


  在天山北麓的前山盆地里,隐藏着一个风景秀丽如画、屋舍错落有致的村庄。它不仅有一个科学味儿十足的名字,更有一颗文艺范儿十足的心。
  这就是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新地乡小分子村,位于乌鲁木齐以东约160公里处。这里空气清新、冬暖夏凉。天气回暖后,绿树成荫,山花遍地,在巍巍天山的映衬下,一丘一壑皆为美景。目前虽仍白雪皑皑,但也别有一番景致。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陆续有画家来到小分子村周边写生。他们吃住在农家,很多人产生了乡情。2014年,同为画家的刘燕虹和吴巍华夫妇到新地乡写生,偶然与小分子村村民马生喜结识。交往中,刘燕虹萌生了在小分子村扎根的想法,后来就和马生喜签订了用房协议,在这里安了家,并开设了工作室。
  回忆当时的想法,刘燕虹说:“跑了那么多地方,积累了很多素材,是时候像和面一样,把作品放在案板上好好地‘揉’,让它们‘发’起来。”这里村民好、风景好、支持政策也好,正是他安家“发面”的理想之地。
  此后,不少和刘燕虹夫妇有同样想法的艺术家陆续在小分子村设立工作室,包括画画、雕塑、陶艺等门类,目前已有20多家。陶艺馆、美术馆、石器馆等文化设施,以及伴山公路景观带、河谷景观带等配套休闲场所,近年来也相继投入使用。村里还和国内多所艺术院校达成合作协议,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来这里写生。小分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艺术村”。
  为满足接待需要,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小分子村旅游和民宿产业随之兴起。现在全村有17家农家乐和15家民宿,越来越多村民吃上艺术饭。据小分子村党支部书记王月兵介绍,近年来村民收入持续增长,2021年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9800元。
  但“艺术村”建设带来的变化并不仅仅是收入的增长和村容的改善。长期的耳濡目染也让很多村民的艺术细胞活跃起来。有人开始站在画家的作品前欣赏琢磨,还有人主动拿起画笔描画自家牛羊和乡村生活。甚至很多国内外游客也在这里第一次拿起画笔,画出自己的第一幅作品。
  对于村民审美趣味的变化,刘燕虹深有感受。“比如,有人会拔一把野花插在花瓶里,用的餐具、瓷器也慢慢和以前不一样了。”
  2016年,村民马海亮抓住美丽乡村建设机遇,把一座本要拆除的羊圈改造成一家充满乡村记忆的酒吧,卖起了洋酒和咖啡。这个土洋结合的“羊圈酒吧”一炮打响,成为小分子村的“网红打卡地”,马海亮的收入也成倍增长。
  对于未来发展,王月兵说,小分子村不仅要念好“致富经”,更要留住“故乡情”,让老百姓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刘燕虹则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曾有人把小分子村的画家群体称为“天山画派”。刘燕虹半开玩笑地说,这个名字“有点土”,还是应该叫“小分子画派”。他希望小分子村能走出新疆、走向世界。       (据新华每日电讯)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