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苏琳喜 何龙 后晶晶 杨占喜加草
初春时节,行走在迭山大地,天蓝、地绿、水清,处处生机勃发,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生态画卷。 从城市到乡村,一路走来,一路收获,展现在人们脸上的是生态富民、绿色发展所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清晰勾画了我州全面建设现代化开局起步的美好蓝图,发出了团结一致奋进新征程、谱写新篇章的铿锵号令。精准的坐标、清晰的航向,迭部正和着春天的脚步,全县上下齐心协力、朝气蓬勃,朝着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宏伟目标扎实迈进。 生态文明,书写绿色崛起新篇章 三月,漫步在虎头山下,波澜壮阔的白龙江,一路向东,气势磅礴、浩浩荡荡,滋润着两岸青山绿水。 绿色妙笔千秋画,生态绝唱万古琴。迭部县认真贯彻落实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落实到发展的每一步、每一个环节,全力创建“五无甘南?生态迭部”。 结合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新蓝图,倾力打造白龙江沿岸百里风情线,让山水生态与田园风光各放异彩。 实施5个投资过亿元重大生态工程,30个投资千万元以上生态工程,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公益林补偿等工程。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巩固和发展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绿色能源示范县创建成果,加快推动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建设,筑牢长江上游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治理夯筑绿色根基,特色产业激活发展引擎。迭部县还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深入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进自然资源资产市场化交易,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开展“两山银行”“生态银行”试点,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 乡村振兴,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春回大地,阳光明媚。走进电尕镇谢协村,藏式民居美丽别致、条条道路平整宽广、文化小广场充满欢声笑语……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绿水青山、乡愁绵绵。如今在迭部,这样的乡村美景随处可见,绘就了“幸福家园”的全新画卷。 迭部县投资14.61亿元,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137个。加快推进厕所、垃圾、风貌“三大革命”,深入实施乡村建设示范行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快递进村”工程、行政村“乡村舞台”建设,全面改善乡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乡村服务水平。广泛开展“美丽乡村?文明家园”“最美人物”评选等活动,继续加大民族特色村寨创建力度,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共同建设“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美丽新家园。 文旅融合,唱响全域旅游新业态 长征文化广场、“红军在俄界”主体浮雕墙……初春时节,位于群山怀抱的迭部县达拉乡的高吉村绿意盎然,与随处可见的红色元素互为映衬。 俄界会议旧址所在地高吉,因长征经过迭部时在此召开过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而得名。时光流转,昔日革命遗址,焕发时代光彩。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这里,追寻长征足迹,重温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 迭部县坚持以“文旅融合”为战略抓手,唱响全域旅游新业态,加快红绿融合发展,如今,俄界景区、腊子口景区已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迭部县立足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和红色文化优势,彰显生态底色,赓续红色基因,加快打通旅游大环线,精心打造“白龙江百里风情线?乡村振兴产业富民路”和百里迭山探险路两大旅游精品线路,建设“生态廊道、红色古道、骑行绿道、交通要道”,推进旅游资源联动,开发一批沉浸式、体验式新业态,打造一批“网红”旅游打卡点。 大力推进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打造8个叫响全国的文化旅游标杆村,创建20个全省一流的全域旅游专业村,培育200个以上精品民宿和星级农家乐,努力使乡村旅游向多业态延伸。 富民强县,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迭部以“五无甘南”为牵引,以绿色有机为方向,以创建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为目标,围绕“大林、精牧、细农”工作思路,深度挖掘资源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精心绘制产业蓝图,构建“一乡一业”“联乡成片”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 加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做大做强蕨麻猪、经济林果、食用菌等特色优势产业,做优做精青稞酒、山野珍品等绿色食品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规模,促进产业提质增效。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发展蕨麻猪、土蜂土鸡规模化养殖基地和规模化林果种植园区,实现年生产加工蕨麻猪肉800吨以上;培育申报“迭部苹果”“迭部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全县“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到15个。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