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无甘南 十有家园 秦文珊
阳春三月,天气回暖,正是春耕备耕好时节。合作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先行,着力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示范区,在严守耕地红线、强化耕地用途管制、有机肥供应、农牧业技术指导等方面多措并举,强力推进,确保为春耕备耕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综合施策守红线 春耕备耕期间,为坚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市农业农村局对全市各乡(镇)、街道耕地“非粮化”情况进行了摸排,坚持遵守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耕地数量、质量、生态的“三位一体”保护。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确保全市各乡(镇)、街道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上一年度水平,不以调整种植业结构为借口减少粮食种植面积,确保我市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7.4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0.99万吨以上。并将粮食播种面积靠实到乡村、落实到地块,确保粮食生产任务全面完成。加大撂荒整治力度,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耕地潜力,全力做好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市农业农村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局制定了《合作市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目标任务、主要整治内容及推进措施,2020—2021年,共整治撂荒地面积1270亩。 科学施肥促生产 合作市为持续推进“五无甘南”创建工作,在临近春耕期间全力做好“全域无化肥”创建行动。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宣传全域无化肥的重大意义,并深入各乡(镇)、街道开展入村入户宣传,发放各类倡议书1200余份,宣传材料300余份。组织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对全市农资经营门店进行了专项排摸调研,同时联合甘南州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等单位开展春耕备耕农资打假,联合执法检查和创建“全域无化肥”和“全域无公害”等方面的执法监管活动。先后深入全市各乡(镇)、部分村组、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进行实地走访和座谈开展调研摸底,全面掌握了全市种植群众对有机肥的需求情况,经调查统计,2022年种植农户以自有“农家肥”和有机肥相结合的田间施肥模式,预计有机肥使用量约为1400吨。 农资打假“零容忍 积极组织执法力量,开展了肥料、农药、种子、兽药、饲料、农机具等产品的农资打假行动。对农资企业和经营门店合法生产、诚信经营情况进行了监督检查;对种养植企业(合作社)农业投入品、各类台账记录、防疫条件等进行了检查;积极开展有机肥质量专项抽检,协同州农业技术推广站对肥料生产企业进行产品质量专项抽检;协调州畜牧兽医局对兽药经营企业进行兽药GSP认定检查,规范兽药企业经营行为;对废旧农膜回收网点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回收网点按照规范回收、处理废旧农膜。合作市农业农村局通过免费发放良种青稞、脱毒马铃薯原料、油菜、有机肥可降解地膜等春耕生产物资,提供技术指导等多种举措助力春耕备耕。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引导农牧民和管理相对人保护自身利益。截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106人次,检查种子经营户5家(次),种植企业(合作社)15家(次),兽药经营企业6家(次),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经营企业8家(次),农机具经营企业4家(次),有效净化了合作市农资市场经营秩序,确保人民群众用上放心农资产品。 精准指导强保障 市农业农村局自3月初开始,结合“百名干部下基层”活动,组织全体干部下基层、入农户、走农企,开展大调研、大走访、大指导活动。组织农机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开展相关的技术培训服务、农机政策和安全知识宣传,共发放宣传资料400余份。现场了解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具检修保养、春耕备耕准备情况,农机具配件等物资准备情况和生产需求及经营主体及农户在春耕备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面排查摸底全市纳入注册登记属地管理的319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行驶证和301名驾驶员驾驶证“两证”检审验情况。同时对2021年度报补的19户33台(套)各类机具农机补贴资金到户情况进行了全面入户核查,确保国家农机补贴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为及时掌握当前全市不同地区土壤墒情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春耕备耕和田间管理,为实行分类指导提供依据,市农业农村局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各乡、各地域不同情况于3月5日深入到勒秀镇、那吾镇、佐盖曼玛镇、卡加道乡、卡加曼乡进行了土壤墒情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土壤墒情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