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长篇报告文学《躬身——缘起于甘南的“环境革命”与人文传奇》一书后,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一章“河之故乡”里的卓玛加布。他的童年像我的童年,他是黄河养大的,我也是黄河养大的。只是他住在上游,我住在下游,黄河是我和他共同的母亲。 卓玛加布的爷爷也像我的爷爷,他的爷爷和我的爷爷说出过同样的话:“不能往河里撒尿和倒脏水,更不能往河里倾倒动物的粪便和血,不能往雪地上和山谷里吐唾沫,不能往草地上钉橛子……” 我也曾像卓玛加布一样向爷爷发问:“为什么呢?” 得到的答案也一样:“因为每一条河里都有一个河神,每一座山上都有一个山神。水神和山神每天都在看护着自己的领地,谁玷污了他们的水和山,他们就会惩罚谁。如果是老人,会让他腰疼、腿疼、眼睛看不清东西;如果是大人,会让他突然肚子疼或从马上摔下来;至于小孩嘛,就会长得又矮又不好看,有的脑子就像一潭浑水似的,不好使,想不明白事情……” “听说,欧拉那边,当琼河畔的牧民,吃过肉之后塞了牙,连折一枝苏鲁花剔牙都会被别人谴责。因为山上的灌木和草是属于牛羊和马匹的,该牲畜享用的东西,人是不可以侵犯的。人有人的领地和权益,动物有动物的领地和权益......” 我和卓玛加布一样信以为真,不同的是卓玛加布留在了黄河边,我变成了征雁,远在他乡。但是,心里的情愫就像一只风筝,只要黄河一拽,我就会回到她的身边。 我的家乡和卓玛加布的家乡一样,也得过病,病因也一样——人们忘了爷爷的话,惹怒了大自然。 那时,我回到我的家乡清水河与卓玛加布看到的情景是一样的,在曾经清澈的河边,各种颜色的悬挂物在随风颤抖,红色的、白色的、蓝色的、黑色的……那不是祈福的经幡,是废弃的塑料袋,从城市、乡村和四面八方乘风而至,悬挂在了高处。草地上,也到处散落着红的、黄的或更加扑朔迷离的彩色光点,但那些也都不是花朵,而是人们随手丢弃的各种垃圾。 河道也变了,曾经长满了茂盛青草的岸边已经变成了沙丘;曾经整齐的河岸也被挖沙人用挖掘机切割成“狼牙锯齿”;曾经清水汪汪的支流,有一些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一道道弯弯曲曲的沙沟在草地上;曾经水波荡漾的岸边也堆积着各种废弃物品…… 我无比悲伤地看着这一切却又无能为力,只好转身离开,卓玛加布却留了下来,决定要亲自动手拭去“母亲”脸上的泪痕和泥污。 他先从自己家的牧场和工厂开始,清除垃圾。起先,他是独自一人房前屋后地干起来,然后,再把领域扩展到工厂和牧场。一袋子又一袋子的垃圾运出来,他嫌效率太低,太不解决问题,便把“半截子”车开到草场上去,整车、整车地往外运。稍后,他开始动员家人和他一起去干,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小分队,清理草场上的塑料袋,各种包装纸、包装盒,散放的炉灰、旧衣物,牛羊尸骨等垃圾。后来,卓玛加布把自己工厂里的工人也发动起来,和他一起干。再后来,身边的人都学着卓玛加布的样子干起来,都变成了卓玛加布,开始躬身捡垃圾。再后来,一个个志愿者加入,就像一粒火种,燃遍整个甘南。 一只手清洁甘南大地——从州里到县上,县上到乡里,再从乡到村,每个人都有责任。不但捡垃圾和打扫卫生,还包括河道、草原、街区、道路、村庄和牧业点的治理。一只手清洁大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没有期限,如果有,就是永远。 躬身让甘南和甘南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要一见到垃圾或烟蒂,人们都会弯下腰来捡起。一次次的躬身,那是人们向大自然鞠躬。而大自然回报给甘南人的是美丽的风景,和谐幸福的家园。 远在他乡,我无法参与甘南的环境建设,亲手给甘南大地剪裁一件绿水青山的衣服,我只能用我的笔记录甘南的生态蝶变。 我写舟曲大地: 南峪江顶崖 踩着泥石流残存的疼 种下“滑坡治理、生态保护 绿化成果”的金点子 长出了生态修复的经典之花 我写甘南的变化: 大地是我的词笺, 甘南是一部书,主角叫“躬身”, 乃是甘南75万各族人民的身影。 每个人都是躬身者。 有人绘制生态和谐的蓝图, 有人在蓝图上逐梦, 有人在蓝图上践行 有人做蓝图上多彩的音符—— 十个、百个、千个、万个…… 最后,75万人一同重复着一个动作:躬身。 甘南是一首赞美诗, 而我愿意做甘南赞美诗的记录者、作曲家和歌唱家。
花开一城春色 ◎杨丽云 第一次见到今年春天开放在室外的花,有些特别,也有些突然。 一个平常的下午,在办公室里不经意抬头望了望窗外,一团粉云闯入眼帘。原来是不远处的小院里一树怒放的探春花,鲜艳的花朵开满了枝头,鲜艳而热烈,虽然它四周都是正在修建的高楼,栽种着它的那座小院拆的也只剩下围墙,很快它会淹没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被人遗忘,但那树花依然忘情地开放着,向人们传递着春的信息。 高原的春天总是姗姗来迟,而心底里积攒了许久的对春天的期盼在那抬头的一瞬间,完全被眼前的这树花点亮了。 一夜好风吹,新花一万枝。接下来几天,发现广场上、街道边、农家小院里的探春花都开了,小城里这最早开放的花朵便是春的使者,给人们带来一抹明媚的色彩。 紧接着春天的甘南大地到处开始春耕备耕、植树造林,一片的繁忙蓬勃的景象。前两天我们到合作市一个叫加拉尕玛的小村子附近参加义务植树,这个村子去年曾在央视《沿着高速看中国》栏目中上过电视,也是乌玛高速途经合作的第一个村子,这几年全村依托生态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各项事业蓬发展,成为合作市对外宣传的一张旅游名片,也是甘南乡村发展的一个缩影。 手植春光,绿染山河。黄土坡上大家挥锹铲土、扶植树苗、提水浇灌,栽下一排排新绿让新的希望在春天里孕育。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合作市通过实施一批城区、面山及城市绿化、退耕造林等工程,共建成绿化基地8处,栽植云杉、圆柏、沙棘等各类苗木上万株,每年面山造林绿化面积都达到300亩以上,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大力开展污染治理,在全市各民族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下,全市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修复,在合作周边经常可以看到梅花鹿、狐狸、狼等动物出没;山上有喜鹊,河里有黄鸭;白天街道整洁,夜晚灯火璀璨;天蓝水碧、草绿花香,多彩的合作绽开美丽的容颜欢迎八方的朋友。 傍晚下了一场雨,俗话说,一场春雨一场暖。 这雨来的正是时候,滋润着我们栽下的小松树,也滋润着绿草红花。雨后的羚城山更青,花更艳,空气愈发清新,花开一城春色,浩浩荡荡的春天已向我们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