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蓝天碧水净土长存
临潭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2年05月10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张彩霞


  本报临潭讯 (记者 张彩霞) 近年来,临潭县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绿色发展为指引,扎实推进各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天碧水净土长存。
  “十三五”期间,临潭县完成造林绿化94.6万株,人工种草3万亩,改良退化草原6万亩,治理黑土滩、草原鼠病虫害36万亩。整治撂荒耕地1.96万亩,乱占耕地建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退牧还草、退化草原修复、有害生物防治、天然林保护、小流域治理、燃煤锅炉整治等重点生态工程成效凸显,水、土、气环境质量持续稳定。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行动推进有力,改造农村户厕4673座,创建清洁村庄31个,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65%。
  推广施用有机肥2.2万吨,落实补贴1150万元。成功申报“格桑花”“护神保”等4个甘味品牌。全面巩固“禁塑”成果,无污染替代品使用率达到97%。草畜平衡超载牲畜核减任务超额完成。省级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信访案件有序推进,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信访案件全部办结。
  (上接一版)
重保护 严治理
厚植“五无甘南”“十有家园”靓丽底色

  以生态保护为立州之本,全域治理、系统修复,污染防治全面加强,环境革命引领前行,“五无甘南”叫响全国,生态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筑牢了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屏障。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成效明显,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首位,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纵深推进环境革命,持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4.5万平方公里全域无垃圾目标,创造了“美丽战胜贫困”的甘南样本。全面打造“五无甘南”,乡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有机肥替代化肥全面推开,“白色污染”问题有效解决,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农药彻底退出甘南市场。
  我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取得新成效,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河湖长、林长、田长等制度全面落实。
  在4月22日全州山水湖田林草沙系统治理活动中,州乡村振兴局干部于鹏有感而发,“开展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活动,是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是全面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举措,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我们每一位甘南人都是践行者。”
践初心 惠民生
共享“五无甘南”“十有家园”发展成果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一门办理”全面实现,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群众企业办事更加便捷。
  我州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改薄”、教育信息化等重点工程深入实施,兰州新区甘南实验中学建设进展顺利,学前教育多元发展,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目标,职业教育、特殊教育健康发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稳步推进,“双减”政策大力落实。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救助保障标准逐年提高,较好实现困有所依、难有所助、孤有所养,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记者来到碌曲县尕海镇加仓村旦正加木措家中,67岁的旦正加木措家中无亲无儿无女,没有经济来源、生活没有着落。如今他居住在碌曲县社会综合福利院,不仅在生活起居上得到了照顾,就连生活费用也被党和国家全“包”了。
  旦正加木措激动地说:“国家好政策好,在这里,有工作人员做饭、洗头、洗衣服,还可以健身、洗澡、读书、看电视、下棋,吃的好、住的好,一分钱也不用花,还有供养金拿。”
  据统计,2021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0.04亿元,比2012年末的96.74亿元增长137.8%;全州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8.1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0.19亿元,比2012年末的6.76亿元增长50.7%。
  成绩背后,是全州上下一心攻坚克难的决心与行动。
  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南、开创富民兴州新局面的征程中,甘南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重点项目加快实施,脱贫成果巩固提升,乡村振兴有力推进,文旅产业逆势增长,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锐意进取谱新篇,蓬勃向上谋发展。甘南正深挖潜力、释放活力和创造力,不断打开项目建设和经济发展新格局。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