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赛姆措  镶嵌在甘加草原的人工宝石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2年05月13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石凯平 后晶晶 朱月玲

  年近七旬的才宝甲走在赛姆措湖畔。放眼望去,绚烂的阳光让赛姆措湖泛起点点银光,飞鸟掠过湖面,一圈圈涟漪荡漾开来。湖畔西科村游客服务中心和特色旅游小镇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和煦的微风从耳边吹过,似乎在述说着甘加这片土地上的沧海桑田。
起先,这里并没有一处湖
  1976年4月,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接近尾声,生活开始展现出了它本该有的宁静和祥和。州委部分部门和大部分州直部门恢复了正常工作,经济社会发展的春风吹遍甘南大地。
  甘加乡党委委员、革委会副主任才宝甲那一年刚刚19岁。风华正茂的他在西科村蹲点,西科村当年名叫永红大队,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兼顾农耕生产的行政村,草原上的牲畜刚刚渡过春乏关,农田里一派春耕生产的忙碌景象,整个大地生机勃勃。才宝甲来西科村蹲点的第二天,公社书记尕藏旦木切和才宝甲组织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的一些重点工作,春耕生产正在有序进行中,数百亩土地即将开耕下种,但灌溉用水却是个大难题,西科村过去修的水渠水流不大,时断时续,往年农耕生产常常受其影响,今年大家发展生产的劲头儿很足,才宝甲就想应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他带领大队干部深入实地,踏勘水渠选址和引水源头,他们走遍了邻村和本村所有的灌溉引水地,了解了党让河、达合尔泉、罗红泉三条溪流的流量及发源情况,经过数日的勘测研究,他发现灌溉用水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依靠山泉水引流,很容易受天气原因影响,季节性流量差距很大,导致灌溉水量无法控制,如果遇上干旱,可能整个春天都会断水。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才宝甲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修建水库。
从无到有的纳赛尔党水库
  为了得到大家的支持,才宝甲利用晚上集体学习的机会给大家阐述自己的想法。他说:咱们将纳赛尔党泉水背面低洼处筑起土坝,坝上留下过水口,如果遇到干旱泉水流量减少的时节,用土填高坝上的过水口,这样就可以保证水渠内有稳定充足的水流。再放长远些来看,咱们筑坝修建的水库未来说不定能成为甘加草原上一处靓丽的风景!听了才宝甲的想法,大家一拍即合,纷纷表示修建水库是个好法子,愿意出力把水库建起来。
  说干就干,群众们有的出人力,有的推来了架子车,大家热火朝天地修起了水库。一位叫桑杰的老人回忆:“当时的生产条件十分落后,筑土坝的大部分土方需要人力背到指定位置,除放牧的人员外,村里所有的劳力都参与到修建水坝的任务上了,男人们在坝上挖土平土,妇女们用背篓一篓土一篓土往坝上背,没有一个人喊累埋怨,这座水库,是当时的人们用汗水汇聚起来的。”经过近半个月的劳动,一个简易的蓄水库从无到有,出现在甘加大地上。从此,西科村大部分生产队的农田灌溉、牲畜饮水、建房施工等生产用水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因水源引自纳赛尔党泉水,所以当地群众就将此称为纳赛尔党水库。1985年,当地群众又组织力量提高了原有的土坝,扩大了水库面积,纳赛尔党水库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为解决农耕生产和牲畜饮水问题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91年,夏河县政协常委贡日仓为水库起名赛姆措,意为金色女水神居住的地方,从此纳赛尔党水库的名称成为历史。春去秋来,时光荏苒,塞姆措湖与青山绿野日益融为一体,更加显得秀美宁静,每年浪山节,湖边帐篷连城,欢歌笑语,人们享受着安祥幸福的夏日时光。
全域旅游让旧水库焕发新活力
  2021年6月,已经退休的才宝甲再次回到西科村,眼前的塞姆措湖面积比当年刚刚建起水库的时候大了许多,几乎看不出人工修建痕迹,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三五成群,在湖边踏青拍照,到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才宝甲与几位曾经一起修建水库的老人围坐在湖边追忆往昔,一位名叫拉郎的下乡干部用笔记录下老人们的谈话内容,那段被尘封的人工湖修建史才得以重新浮现在世人眼前。
  如今,随着甘南州农牧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完成,西科村用水问题得到了历史性解决,塞姆措湖也渐渐告别了它的历史功能。近年来,甘南州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和文化旅游“一十百千万”工程,累计建成生态文明小康村1903个。同时,把发展产业作为增收致富根本之策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完善提升17个文化旅游标杆村和103个全域旅游专业村配套服务设施,昔日门可罗雀的村子变成了游人如织的景区,深居草原的一个个村庄像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正在缓缓打开,迎接着每一位抵达这里的游客。
         (下转二版)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