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狼烟起 马长嘶
——河曲马贯穿的甘南古代史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2年05月18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韩小东


  中国的马,按种群分布有三个品类。其一,东北三江平原的三河马,俗称蒙古马。其二,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首曲草原的河曲马,就是宋明时期的西番马。其三,以新疆伊犁马为代表的西域马。
  冷兵器时代,战马和骑兵相当于二战时期的坦克,机动性、冲击力、威慑力远胜于步兵。谁拥有马和骑兵,谁就有了制胜的资本和强悍的战斗力。
  一部中国古代战争史,就是半部河曲马与蒙古马的战斗史。河曲马也是贯穿甘南古代史的一条主线。
一、河曲马与中国古代史
  受北方草原民族影响,中国古史出现周期性的分合变化。在南北政权对峙时期,战马飙升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从特定角度来说,中国古代战争史就是一部与北方蒙古马战斗的历史,而与北方蒙古马匹敌的一直都是西部的河曲马。
  先秦时代,秦国先祖非子,在西部边地为周天子牧马。90年代,秦公大墓出土于甘肃礼县,可以确定这里曾是秦人活动的核心地区。礼县向西就是古岷州、洮州、芳州、叠州,进入大河曲甘南地界,直线距离不过百里,秦公所牧的马自然是河曲马。这一点,在秦始皇兵马俑的陶马身上得到体现,陶马的体态符合河曲马的体格特征。河曲马是为秦的大一统做过贡献的。
  西汉初,因秦末的连年战乱,汉家天子出行竟找不到一色的马来拉车辇。北方的匈奴,凭借三河马的优势,碾压汉朝的步兵。马邑之战、白登山之围后,西汉前三朝不得不采取和亲政策,以美女、金银,换得自强崛起的时间。拿什么雪耻?自然是强军力、蓄战马。西汉开始打造与之抗衡的骑兵。所以,汉武帝求马心切,以至于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爱战马的一代雄主。他酷爱战马,千金求马,在开通西域的同时,引入了西域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天马、汗血宝马,并为献马者封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名臣名将,功勋卓著,都不可以封侯,献马的匹夫却得此高位,君王导向,哗然天下,重赏之下,举国臣民竞相效仿。汉武帝兴奋不已,他看到了取胜的希望,把握了战争的胜算。西汉在西部秦人故地设立诸多林苑,以河曲马为基群,大量繁育战马。到卫青、霍去病时代,汉军骑兵已大成,终于开辟河西四郡,汉军骑兵深入北方草原腹地大破匈奴,凯旋而归,勒石祁连,彪炳青史。河曲马成就了一代青年豪杰,成就了大汉雄风。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西部岷州的董卓带领西凉铁骑,平定黄巾军,继而祸乱汉朝。之后,董卓及其旧部与袁绍、曹操等关东十八路群雄鏖战,绵延数十年。董卓青年时,结好羌中(甘南河曲和洮岷一带)豪酋,深得拥护。董卓集团凭借的战力也是河曲马。蔡文姬的《悲愤诗》中留下了“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的句子,记录下了当时战争的惨烈和无奈。当然,后来的马腾、马超、韩遂、姜维也是西凉铁骑的代表。
  三国时期,蜀汉在甘肃南部争夺。诸葛六出岐山,姜维屡犯中原,并在沓中(甘南白龙江中游,舟曲迭部一带)长期驻守,明面上说的是姜维避祸屯田种麦,但其意真不在羌人的河曲马乎?毕竟擅长山地作战的蜀军若出了岐山和汉中山地,到关中大平原与魏军作战,骑兵数量对蜀军的实际意义更加重大。蜀汉逡巡甘南,所图的就是河曲战马。从三国之后延续到隋唐之际,新崛起的西凉关陇集团,军事实力的核心资源也是河曲战马。因此,关陇集团能作为一支政治军事力量,时常登上历史舞台,占有西部的一隅之地。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古民族大交融时期,因北方游牧民族的迁徙变化,河曲马得到改良,优势基因得以继承。这件事,得归功于东北的鲜卑人。两晋时期,东北辽河流域的慕容鲜卑支系吐谷浑,从遥远的东北平原,西迁到阴山,最后到达青海湖周边,成为甘青草原的霸主。北史吐谷浑传中的《阿干歌》,反映了这段西迁的历程。大哥吐谷浑率部离开故土后,身为前燕皇帝的弟弟慕容廆想念哥哥,写了一首《阿干歌》。在鲜卑语里,阿干就是阿哥的意思。后来他的子孙们每当乘辇出巡时,都会在车辇后鼓吹这首歌。“阿干西,我心悲,阿干欲归马不归。为我谓马何太苦?我阿干为阿干西。阿干身苦寒,辞我大棘住白兰。我见落日不见阿干,嗟嗟,人生能有几阿干!阿干欲归马不归。”随鲜卑人西来的东北三河马,与西域马、河曲马有了交汇,取得三方杂交优势,形成了著名的青海骢。南北朝时期,鲜卑人后裔在黄河之南建立河南国,势力深入河曲地带,河曲马再次进行杂交,形成了骑乘两用,耐力速度著称的优秀基因。河南国主阿豺曾率群臣观垫江源(白龙江源头,今碌曲郎木寺),询问大臣垫江东流去向。大臣从容而对,勾起了阿豺对烟雨江南的痴迷和向往。阿豺临终,叫来诸子,折箭教戒,成为中国历史代代相传的佳话。鲜卑人在甘南临潭筑牛头城、洪和城,并在阿豺塘轿轿湾安葬了美丽的吐谷浑公主,阿豺的名字也在碌曲部分地区代代流传。同时,甘南东部宕昌羌建立的宕昌国,也将河曲马和党参、当归、红芪、雄黄等作为贡品,献给南朝的国君。
  隋唐对战马需求依然旺盛。一是隋唐两朝连年的辽东战事需要,二是镇抚西域、对抗突厥和新崛起的吐蕃。隋唐两朝在山西北部设立榷场交易蒙古马,同时在西部的松州、洮州交易河曲马。马匹民间交易在北方也成为一股涌动的暗流。隋末农民起义,挑头的大都是一批贩马卖马的好汉,弓马娴熟,成为一代悍将。唐太宗也成为一个爱马的皇帝。马上打天下的唐太宗深深明白,文治武功、雄才大略需要足量的骏马来开拓。为纪念立下汗马功劳的无言战友,在他的昭陵,专门雕刻了六匹飒爽英姿的骏马,陪伴他长眠地下,继续征战。“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皇家推崇,上行下效,民间养马爱马之风盛行。丝路上的取经僧人,西域各色商队,聚齐了高矮肥瘦,枣红、乌骓、菊骢、黄骠、五花等天下的优良马种,也成就了韩干画马的一代盛名。唐太宗重视河曲之地,临终前将初唐名将、英国公李绩(原瓦岗军徐茂公,赐姓李,称李世绩,李绩)贬到大河曲的叠州任都督(今甘南州迭部县达拉沟口)。中唐名将李晟率神策军,世代经营河曲之地,李晟父亲的唐大将军碑至今屹立在州文化馆院内。天宝八年(741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6万人攻打石堡城,以伤亡万人的代价攻下石堡城,取得了控制河曲的重要战略据点。刻有石堡战楼诵的八棱碑,发现于三面临水的甘南州卓尼县羊巴古城,现存于美国菲尔德博物馆,临潭县文化馆存有八棱碑残片。“一将功成万骨枯”。唐军不惜代价,争夺洮河边的石堡城,是不甘心放弃河曲的最后一搏。天宝十四年,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年,长安危急,哥舒翰率陇右铁骑东撤潼关坚守。随之,唐朝西部防线全面崩溃,彻底失去河曲之地。中唐之后,唐朝再也没有强悍的铁骑统一藩镇割据。中唐才女薛涛洞悉边关的一切,流放松州时,留下了名作《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奉劝不要贪图羌人的河曲战马,引来战端,祸及边塞百姓。
  北宋王朝一样缺乏骑兵与辽、金和西夏、蒙古骑兵抗衡。范仲淹、苏轼等戍边,没有强大的骑兵支撑,厢兵只能依靠城堡等土木工程进行防御,难以长驱直入主动出击、出奇制胜。北宋也在山西、河北北部的雄州、霸州等地与草原民族交易战马,但是数量有限。宋神宗王安石变法期间,终于不惜两线作战,名将王韶发动熙河之役,攻占西番占据的岷州、洮州、河州,也就取得了河曲马的交易机会。宋史《武备志》记载,在峰叠峡交易战马。峰迭就在今天甘南舟曲县的西部,交易的就是顺白龙江东来的河曲战马。这是中国西部茶马贸易的开始。
  南宋依然缺马。岳家军和南宋军队对抗辽金夏的拐子马、铁浮图、铁鹞子,打制了陌刀、钩镰枪、铁蒺藜等抑制骑兵的兵器,研习对抗骑兵的战法和火药热兵器。北宋熙河开边,洮河砚和河曲马满足了两宋文人和武将的嗜好,成为人人追求的极品。
  南宋末,忽必烈占领洮州,并带领白龙江流域的陇甫四族,沿达拉沟南下,越过川西攻占云南大理,再次将河曲马带到南方。后来,从阿尔泰、伊犁进入甘青草原的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在固始汗带领下占领河曲,蒙古马和西域马(中亚马)、河曲马再次进行了基因交流。
  明朝茶马贸易达到极盛。大明为了和北元蒙古残部对抗,洪武初,朱元璋在西部边陲迅速建立洮州卫(甘南州临潭县新城镇),设立茶马司,大量收购河曲战马,与蒙古马抗衡。朱元璋给西番各族专门发放纳马金牌、颁行茶马法,明令茶马只能官营,严禁走私。河曲马一时间炙手可热,奇货可居。洮州卫成为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河曲马成为抢手物资。朱元璋的女婿欧阳伦(马皇后生安庆公主夫婿)也不惜以身犯险,派人千里迢迢从汉中贩卖私茶,运去换西番马谋取暴利。最终被朱元璋发现,与陕甘布政使一并处死,正了国法。
二、河曲马成为边塞文化的符号
  清朝继承明制,茶马延续。甘川道上,商贾云集,穿梭不绝,大名鼎鼎的晋商也加入到茶马边贸的行列。康熙年间,山西武乡赵牧父子从商茶马,父久病于西固县化马地境(西固县1953年一分为二,一部称舟曲县,一部称宕昌县)。会试临近,父亲力劝儿子回乡科考,自己在异乡养病。赵牧回乡赴考,功名高中之后,回返寻父,没想到父亲竟已病逝,葬于岷江之畔。赵牧内心悲恸,父恩浩荡,如巍巍岷山、涛涛岷江,永不敢忘怀。就在峭壁上留下“天沆永博”的石刻,表达愧疚、感恩和惦念。甘川茶马古道险绝,路途上酷吏袍哥帮派横行,背茶人苦累饿病,九死一生。至今,舟曲县的老者遇到有人失踪或去世,总是委婉地说,老联手“背茶”去了。
  边塞文化的符号马,给甘南文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战马是边塞文化的符号和象征,甘南林林总总的传统文化现象,挖掘根本,抽象总体是边塞文化的价值和底色。看农区,且不说有没有夫子庙,洮州十八龙神就是明代著名将帅人格的神化,将军化身成龙神,依然掌控各旗各寨风调雨顺,护佑农业丰产、百姓安居。兵士转为农民,仍然承袭军旅的观念和作风,军旅和边塞文化早已渗透到建筑、民俗、语言、观念等方方面面。徐达、李文忠、常遇春、胡大海、沐英、马秀英等明朝开国将领在甘南临潭享受绵延600多年香火,并形成了从正月到十月各旗各寨间隔举行的庙会纪念活动。观牧区,亦复如是。传统的部落、头人,土官、土司也是战斗单位的样式。赛马、摆阵、插箭等无不体现着边塞的遗风。在藏文典籍中,有“卫藏法区、康巴人区、安多马区”的特点概括。甘南因盛产河曲马,成为安多的经济文化核心区。这个概括和中原历史中战马来源的指向不谋而合、异曲同工。历史传说中英雄格萨尔因赛马称王,所以草原牧人精心养马,重视赛马,将赛马夺标当作人生价值的实现方式。甘南玛曲县成为中国赛马之乡,被国家体委授牌认定。在农区,马是好帮手、好朋友,甘为主人负累一生。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在第一道弯形成了亚洲最好的黄金草原,在黄河母亲的滋养下,宝马神骏踏云而出。马的忠诚、马的桀骜、马的温顺,马的速度与效率,马的识途,马的坚毅,马的奉献,马的勇敢无畏,马的乖巧驯良,马的吃苦耐劳,马的善解人意,马的舍己为人等等,溢美之词,束笔难尽。几千年来,河曲马的精神,也内化为甘南人的品格。过去,河曲马贯穿了甘南古代历史。如今,河曲马渐渐淡出了甘南人的视野,开始了生态主题的新替换,但河曲马早已融入血脉,打上深深的印记。隐隐中,总能看到,在奔腾的历史长河边,河曲马一声嘶鸣,绝尘而去。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