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小融
远道而来》是一部建构西部高原上临潭文化坐标的书。这里的临潭,是高原平常而又特别的地域个案。这里的文化,是大文化概念。如此,《远道而来》中的临潭,可以是我们每个人脚下的一片大地。 北乔以江苏人到甘南工作生活的身份,将曾经的远方和历史的久远与当下的生活具像实现时空的叠现。文字浸染于诗意中,以朴素的气质出现,行文亲和,但又隐含深邃的隐喻和审美的诗性。在历史与当下之间展开心灵对话,厚重中激荡轻盈。作者以当下状态为坐标,体味久远的历史、文化在当下日常生活闪现的永恒,实现视线和灵魂上与历史和现实的互动投射,在现实中寻觅历史或隐或显的延续与存在。在宏大的视野中,回到个体的人,回到现实生活的日常。 《远道而来》以宏阔视野观照西部高原,以细腻笔法书写西部高原,以哲性诗意体味西部高原,点亮历史之光、纵情自然山水、状写人文情怀。既有对史料扎实细密的爬梳,也有荡开一笔对古代人事的遥想;既有对他人日常的描写叙事,也有对自我人生的回眸咀嚼。可视为以临潭为文化个案的大散文,极具哲学意味,在永恒与瞬间、遥远与当下、耸立与隐藏、鼓噪与沉默等诸多中国所特有的意象和意味中,探索或表达历史与现实、自然与人类、世界与个人之间的关系。 《远道而来》的“道”指时空距离,历史风尘,也指西部高原特有的山水生态、生活情状和人文精神。因而,作者、高原和读者,形成了彼此的远道而来,又建构另一种情感之道、审美之道和人文之道。 北乔在临潭挂职时,提出“文化润心,文学助力”的扶贫思路,在帮扶工作中显现了鲜明特色,体现了中国作协助力脱贫攻坚的特色贡献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他用业余时间积极书写和宣传临潭的自然和人文,先后拍摄了1万多张图片,撰写散文30多万多字,创作诗歌600多首,并通过网络新媒体介绍临潭,阅读量达100多万人次;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十月》《诗刊》等40多家国家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560多篇(首),出版了反映临潭人文的诗集《临潭的潭》;首开助力本土作家出版专著之先河(五位作家诗人在作家社出版散文、小说和诗歌专著);写作文学评论推介临潭的文学爱好者,先后在《文艺报》《中国民族报》等报刊发表推介文章10多篇;主持编辑出版了全面展示临潭70年来的小说、散文和诗歌创作成就的《洮州温度——临潭文学70年》(三卷本)和反映临潭脱贫攻坚的纪实文学集《临潭有道》等图书,提高了临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同时,在“洮州大讲堂”、干部夜校等各类培训活动中,为广大干部群众讲授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摄影专业技术、公文写作、临潭文化等,受众人数达1200多人次。三年挂职期间,个人和中国作协先后两次分别被评为“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个人”和“甘肃省脱贫攻坚帮扶先进集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