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底开始,一场州县乡村四级联动、10余万党政干部、僧俗群众全员参与、跨越4.5万平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行动在甘南拉开序幕。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甘南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中共甘南州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重要思想,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把系统观念贯穿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确保了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本报特约记者 韦德占 绿意,从“天下黄河第一弯”延伸,流动沙丘披上绿装,沙化草地盖上绿毯,城镇村庄添上绿色……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林更密了,就连一些难觅踪影的野生动物也频频露脸。 初夏的清晨,甘南玛曲草原云蒸霞蔚,雾气氤氲。在这里,眺首曲日出,望朝霞映河,观水禽群戏,一步一景,处处描绘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如果因小失大、顾此失彼,最终必然对生态环境造成系统性、长期性破坏。” 甘南藏族自治州作为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屏障,黄河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近年来,74万干部群众“躬身”在4.5万平方公里的山川大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深耕绿色发展沃土,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擦亮绿色发展名片,着力构建青藏高原生态文明新高地,充分彰显“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 久久为功,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奏齐鸣 山峦层林叠翠,草原绿茵如毯,城乡鸟语花香。初夏的甘南,如同一幅曼妙的画卷铺展在天地间。 甘南被整体纳入国家生态主体功能区,全州97%以上的国土面积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甘南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在黄河、长江流域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维系生物多样性以及在维护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保障流域经济社会持续平稳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甘南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生态保护作为立州之本,把绿色发展作为根本任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不断提升黄河上游水源涵养能力,探索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互促共进的绿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寻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各管一摊、相互掣肘,而必须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 从今年4月底开始,一场州县乡村四级联动、10余万党政干部、僧俗群众全员参与、跨越4.5万平公里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行动在甘南拉开序幕。 治理行动聚焦保护、修复、治理“三重弹唱”,加大红线、底线、上线“三线管控”,强化禁牧休牧轮牧“三牧发力”,推进荒地、坡地、闲地、裸地“四地插绿”,实施拆违、治乱、补漏、遮露、祛疤“五病共治”,以“生态底色”为旅游打足“绿色底气”,在县域沿路、沿河风情线全面开展系统治理活动,让各族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 “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科学开展国土绿化,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和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推动全球环境和气候治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甘南贡献。”甘南州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权宏林说。 挥锹铲土、播撒种子、培实新土,拆除临时建筑、整治残垣断壁、修整路肩边坡、清理砂石垃圾、疏浚河道水域……尊重规律、对症下药,一条生态保护的综合治理之路在甘南如火如荼开展。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期间指出,甘肃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要首先担负起黄河上游生态修复、水土保持和污染防治的重任。 4月28日,甘南在全州范围内开展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实践活动。这既是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是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澎湃乐章;既是纵深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创新路径,也是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务实举措;既是激发提振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信心斗志的平台载体,也是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际行动。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 甘南以战略眼光、全局观念、系统思维、创新意识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久久为功、驰而不息,让山水林田湖草沙“协奏齐鸣”,为青山添色绘好“工笔画”,为绿水赋能落笔“高质量”。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