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何龙 苏琳喜 李亚键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里,总有一些重要时刻值得永远铭记,在回望中激发奋进力量,在奋斗中逐梦前行。 对甘南而言,2022年,就是这样一个重要时刻。州第十三次党代会擘画的“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构建‘十有家园’,为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宏伟蓝图,从这一年开始将逐步变为美好现实。 甘南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于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以高质量发展为总方向,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砥砺奋进、破浪前行,确保了甘南经济社会发展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作为州委、州政府的“参谋部”“作战部”“协调部”,全州发改系统发挥好统筹协调、牵头抓总作用,在谋、争、促、强上下功夫,坚决贯彻落实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各项发展与改革目标任务在甘南大地开花结果。 今朝甘南,春风浩荡、春色满园,快步迈进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最快、质量效益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广大人民群众得实惠最多的发展建设高潮期。 格局之变—— 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甘南牢牢咬住发展不放松,不断探索、创新,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城乡经济发展创新转型做出生动的阐释——新发展理念已在甘南人心中扎根,并化作执著实践的踏实步履。 重大项目建设是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支撑,也是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拉动全州经济增长、增强区域发展后劲的主要载体。全州上下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就是抓发展”的理念,精力向项目投入、资源向项目靠拢、政策向项目倾斜,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奋力掀起全年项目建设的热潮。县市落实项目主体责任,继续落实好“一把手”负责制和领导干部包抓项目责任制,以“走在前”的使命感、“加油干”的责任感和“不停歇”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实现了项目的大规模建设,大批量建成。 ——对我州境内兰合铁路红线范围内天然气管道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复核,其中涉及铁路建设红线范围内天然气管线线路长度约6380m。 ——对我州境内兰合铁路红线范围内光缆分布情况进行了现场踏勘,现场初步调查涉及光缆共计14处。 ——7个总投资961.13亿元的省列重大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74亿元。一季度,除西宁至成都铁路(甘肃段)、G1816乌海-玛沁高速合作至赛尔龙段外其余项目均已开复工建设,开工率达到71.4%,累计完成投资6.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8.8%,完成省定一季度目标任务。 ——48个总投资169.47亿元的州列重大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33.44亿元。一季度开复工建设26个,开工率54.2%,累计完成投资3.3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0.13%,完成州定一季度目标任务。 一季度,甘南州全省重点投资项目开工率位居全省第二,投资完成率与全省平均水平持平,省列重大项目完成计划投资任务。在这些有效举措下我州一季度开复工项目254个,完成投资15.19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57亿元,增速20.3%,位居省第二位,创造了历史佳绩,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夏河祁连山安多水泥公司日产40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产能置换技改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领先的节能、环保、智能、绿色水泥生产示范线。深度参与全省探矿行动,及时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和工作专责组,制定出台了推进黄金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编制《甘南州推进黄金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我州传统产业复工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华羚公司的干酪素、燎原乳制品、临潭铭鑫商贸、迭部森源商贸等一批项目进展顺利,商贸业向大企业、名牌企业集群发展。 积极扩大开放度、外向度,城乡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我州运用区域发展的战略眼光,打开甘南对外交往、招商的大通道,打破地理偏远的区位“瓶颈”,使甘南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集聚之地。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