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生态工程塑形 产业发展铸魂 绿色发展打底
临潭描绘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2年05月27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惠民生 成果 双减 冶力关


  李文祥

  今年以来,临潭县立足“三新一高”,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重大机遇,以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为统揽,坚持生态工程塑形、产业发展铸魂、项目建设奠基、文旅融合开路、招商引资增劲、绿色发展打底,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描绘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靓丽画卷。
  ——抓项目、强支撑,增强“五无甘南”“十有家园”后劲。坚持谋划和争取同步、安全和进度并举、绿色和发展共兼的总体思路,加大项目争建力度,共储备各类建设项目192项,总投资114亿元,实施重点投资项目60项,总投资157.1亿元,G248线大岭山至卓尼段公路、中部片区供水、第一人民医院迁址新建、冶力关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已全面开工建设。建立一整套从项目发起、考察、洽谈、签约到开工、建设、投产全过程的“保姆式”服务机制,新签约总投资8000万元的高原藏艾产业园区建设项目顺利开工,青藏之窗·冶力之舟、孙家磨主题文化乐园、馨岳假日酒店及怡馨苑商住楼、友丰艾草加工基地等4个续建项目进展顺利。
  ——固成果、促振兴,打牢“五无甘南”“十有家园”基础。编制2022年第一批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和东西部协作帮扶资金项目计划,涉及3.8亿元资金的补短板项目相继落地实施。打造中药材、高原夏菜、蚕豆、藜麦、青稞、燕麦、油菜、羊肚菌、玉米等标准化种植基地94537亩,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00亩,藏湖羊三元杂交繁育、牦牛育肥、湖羊养殖等基地6处。高效推进劳务输转工作,共输转富余劳动力3.018万人,城镇劳动力800人,创劳务经济收入2.1亿元。把撂荒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耕地托管作为确保粮食面积的主要举措,严格落实粮食生产责任制和惠农补贴政策,完成农作物播种面积36万亩以上,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7.66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8万亩以上。
  ——重保护、严治理,厚植“五无甘南”“十有家园”底色。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纵深推进一系列专项行动,广大干部群众上下联动、合力攻坚,重点开展乱搭乱建、乱堆乱放、破旧围栏、边坡岸线、河道沟渠、废旧地膜、标识标牌、绿化美化专项整治,有力巩固了全域无垃圾治理成果。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五年行动,4388户户厕改建全面开工,完成有机肥全额补助27139.23吨,废旧农膜回收600吨,粪污收集资源化利用15万吨以上。切实担起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任,全面开展2022年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绿化面积2.091万亩,栽植各类苗木231.14万株。聚焦各级各类生态环境督察反馈问题,全力推进问题整改工作,27条问题全部完成整改。
  ——强县域、优布局,提升“五无甘南”“十有家园”成色。坚持城市更新与丰富功能一体推进,深入实施“强县域”行动,通过实施路网优化、管网铺设、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因地制宜补齐县城短板弱项,多方筹集资金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大力培育发展特色经济和支柱产业,在特色农牧、文旅融合、现代服务三大产业竞相发展的基础上,多方协调争取国家生态储备林、林业碳汇、“蚂蚁森林”、“光伏+”等新兴产业落地,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生态产业园区横一路至横四路、纵一路至纵七路道路铺装及防护工程建设,多方筹集项目资金完善道路、供电、供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短板,吸引5家企业入园落地。
  ——理机制、破难题,增添“五无甘南”“十有家园”活力。加快筹建临潭县盛潭国控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配齐配强运营团队,想方设法壮大国有公司资产规模,着力补齐供水供暖供气、垃圾污水处理等民生短板。全面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积极推行“网上办”“掌上办”和“不来即享”“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受理各类审批事项7681件,便民服务类174件,办结率100%。进一步优化网上办理流程,营业执照办理时限压缩至1天,持续推进“证照分离”“多证合一”“简易注销”等改革,登记办理企业营业执照64份、农民专业合作社14份、个体户576份,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登记注册事项“省内通办”“跨省通办”,着力解决市场主体“准营难”问题。
  ——惠民生、谋福祉,共享“五无甘南”“十有家园”成果。全面落实“双减”“县管校聘”等改革政策,不断深化与京师大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教学指导、教育培训、跟岗研修等合作事项有序推进,同步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问题整改工作,教育事业发展短板加快补齐,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持续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和分级诊疗,拟定引进20名医学类专业技术人才,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有序推动县社会福利院、县老年综合福利服务中心和洮滨、冶力关、新城中心敬老院等养老机构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全民、统筹城乡、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1864万元,通过实施分层分类救助,实现了救助政策无盲区、救助对象全覆盖。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