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用真情守护一方平安
——记全国优秀人民警察桑杰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2年06月0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孙晓东 通讯员 禅永新


  记者 孙晓东 通讯员 禅永新

  2005年初冬,桑杰从一位人民教师转职为一名公安干警。
  他刻苦钻研,在实践中磨炼,迅速成长为合作市公安局的骨干。
  “牧羊人”“保护神”“贴心人”等亲切的称呼是人们对他工作的最大褒奖。
  担任佐盖曼玛派出所所长期间,桑杰带领的队伍纪律作风“零违纪”,执法办案“零投诉”,服务群众“零距离”。派出所辖区70%以上的群众在牧区,牛羊被盗、草山纠纷是影响辖区安全的最突出治安问题。当时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近三年时间里,桑杰带领民警多半时间流动和驻守在草原上。一辆警车、一顶帐篷、一面队旗、三个民警,在茫茫草原,他们守护在牧民群众的身边,成为当时羚城人人知晓、各类新闻媒体纷纷报道的“草原流动派出所”。期间,桑杰带领所里民警为群众找回被盗及丢失的牛羊80多头(只),处置纠纷20余起。有时发生草山纠纷,牧民群众长时间对峙,加之牧场地处偏远,交通工具通行条件受限,桑杰很多时候都是带领民警背着沉重的帐篷、简单的行李,备足一周左右的伙食,在绵延的草山上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上三四十公里开展调处工作。既要对双方群众开展法律宣传和耐心的疏导教育,又要看好在争议区食草的牛羊,防止矛盾进一步激化。
  2012年,桑杰同志调至办公室工作。年近七旬的拾荒老人尕某出租屋失火,多年靠卖废品积攒的4万元养老钱藏在褥子里被大火烧为灰烬,老人怀疑是房主嫌其不讲卫生故意放火所致。经民警现场调查没有头绪。尕某连续多日到公安局哭诉信访,甚至因情绪过于激动而晕倒在办公室。桑杰对尕某耐心地作了思想疏导工作,同时,他到尕某原籍卓尼、暂住街道办和社区等协调完善申请救助的相关手续,最终为尕某申请到2.5万元司法救助金。当尕某拿到救助金时感动得泣不成声,双手捧上哈达连声道谢。
  抗击疫情的一线有他,治安清查行动中有他,大型活动安保中有他,走家串户开展基础信息采集的路上也有他……桑杰经常调侃自己说“治安工作一个筐,哪里需要我来当”。
   2017年冬天,桑杰妻子突然晕倒在家中,年仅10岁的儿子喊来亲戚帮忙紧急送往医院,他却因调查工程法人拘不支付农民工工资案件迟迟没有回家。
  青春年华莫虚度,生来做警多光荣。经常加班加点,饥一顿、饱一顿,热一餐、冷一餐,桑杰患上了严重的胃病。但他没有因为亲人偶尔的怨言和疾病疼痛减少工作的热情和干劲。十多年如一日,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初心。16年间,他管辖的范围无命案发生、无炸响事故,牵头完成“一会一节”等大型活动安保任务55场次;他用爱感化了5名因各种原因轻生的男女,帮其重拾生活信心,走上奋斗征途;他用心为260余名无户群众和适学儿童协调解决了户口问题;他用情为7个批次近200名民工追回血汗钱170万元;他主办、参与协办破获刑事案件80余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90余人,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00余万元;先后整治消除涉及民生安全的用火、用电、用煤等安全隐患1400余处。
  因为他对工作的热爱和付出,先后多次荣获州市以上表彰奖励,2017年被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家庭”,2019年10月荣立个人二等功,2020年5月被甘肃省妇联评为“全省最美抗疫家庭”,2022年5月,被评选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虽然我已经有了很多荣誉,但是我没有理由躺在功劳簿上。”轻描淡写的一句话,是桑杰这16年来从警生涯孜孜追求的写照。
  桑杰同志与无数共产党员一样,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书写着平安和谐羚城的华章。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