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陈福平
玛曲县以深化推进“8+”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重要举措,突出党建引领,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坚强战斗堡垒,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推动基层治理能力迈上新台阶。 建强基层堡垒,夯实基层治理组织基础。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班子成员抓党建“一岗双责”,印发党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党支部工作联系点制度,32名县级领导干部和106名党(工)委、党组班子成员跟进联系指导138个党支部,25名县级领导干部联乡包村,全面加强联系点党支部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党风廉政建设、民族团结、平安建设和意识形态等工作,推动党建工作与重点工作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促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乡镇(场)党委建立帮带机制,由乡镇(场)包村领导和党建专干“一对一”帮助新任村党组织书记提升工作水平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充分发挥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通过打造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样板党支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行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推行民事村办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平安建设、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改革创新的能力。 配强带头人队伍,激活基层治理源头活水。持续开展村“两委”班子素质能力提升工程,对牧村党支部书记实行专业化管理,通过举办新任村干部履职能力培训班、牧村党组织书记履职能力“大比武”和村干部赴外学习观摩助力乡村振兴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对换届后168名新任村干部进行了全覆盖集中培训。同时,督促乡镇(场)党委对347名村(社区)“两委”成员进行了全覆盖培训,并选派2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外参加培训,进一步提升村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持续强化村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从致富能人、返乡创业人才、未就业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人员中培养储备村级后备干部211人。调整轮换驻村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1人、队员9人,举办业务培训2期48人次,持续强化综合能力素质。 激活多方力量,释放基层治理红色力量。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持续推进“党建+网格”行动,织密组织网格。按照“乡镇(场)党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党员”四级管理模式,将43个(村)社区细化为1086个网格,设置网格长305名、网格员781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391名,服务联系群众16819户,进一步织密牧村、社区自管网络。通过制定村干部坐班轮班制度、村级便民服务中心办理事项清单等制度,全面推行党群服务中心职责“18句”和村(社区)“党群活动日”,广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一承诺四服务双评议”“三亮四进”活动,努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不断深化“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活动,充分利用一体化党建活动阵地,整合县直单位资源,将“网格分布”与“单位分布”进行融合,形成“联动式党建网格”。 理顺治理体系,构建基层治理多元格局。拓展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着力构建以牧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村民自治和村务监督组织为基础,拓展群团组织建设,成立村民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等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共建共享共治体系,形成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多元共治格局。依托乡镇政务服务中心和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阵地资源,确定便民服务事项,推动“窗口前移”,制定乡村干部轮流坐班服务制度,开展民事村办试点工作,全面推行“代办服务卡”制度。建立健全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增加牧民收入方面的有效机制,制定印发了《玛曲县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实施细则(暂行)》,选树15个村投入中央三部委扶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资金共750万元,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党的领导与完善乡村治理、推动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有机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