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接续奋斗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2年06月22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


  (上接一版)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要坚决扛牢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确保耕地面积不减、粮播面积不减、粮食产量不减。要坚持藏粮于地,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结构管控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要坚持藏粮于技,提升农业科技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加强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和利用,全力促进我省种业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当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虽然已经完成,但是有的地方发展基础仍然薄弱,有些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依然不强。要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不断缩小收入差距、发展差距。要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充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有效防止出现新的贫困,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完善农业发展体制机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优化农业组织形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打好特色优势牌,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寒旱特色农业;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形成一批具有甘肃特点和市场影响力的农业品牌,推动特色农业大省加速向特色农业强省转变。
  推进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遵循乡村建设规律,优化村庄分类标准和布局,科学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强传统村落、特色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要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基本公共服务,深化乡村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努力建设幸福优美陇原新乡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让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接续奋斗,扎实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均衡发展,集中更多要素和资源,推进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让农村更美丽、让农民更幸福!
  (上接一版)
高效率扎实推进
下好重点工作“先手棋”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机者如神,难遇易失。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全国上下的一致选择。甘南,正以创新驱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兰州“1小时”科技创新圈和黄河流域(甘肃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创新带、丝绸之路科技走廊、兰州—西宁城市群、现代产业创新集群、科技创新示范区建设时刻锻造核心竞争力。
  如何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从几十年的蜕变中,甘南人用实践回答了这个时代课题。
  这是科技体制改革涉深水,向束缚创新的藩篱动真格——
  全州科技系统充分发挥甘南黄河上游生态文明示范区和高寒特色农畜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区等平台的作用,先后印发了《甘南州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甘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全面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甘南藏族自治州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10多项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了我州科技创新政策体系,为全州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先后组织实施了《甘南藏区青稞增产技术集成示范》《特色藏中药材种植技术示范推广》《甘南牦牛肉屠宰加工提质增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甘南退化草地生态恢复与改良技术示范与推广》《合作市高原牧区娟牦牛杂交繁育奶牛示范基地》和《曲拉制备高品质牦牛酪蛋白与活性肽蛋白粉关键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技创新政策不断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全州共有各类创新平台33个。其中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高新技术企业5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6个;被国家科技部备案的“星创天地”6个;省级特色科普示范基地1个;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新型研发机构1个;省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州级众创空间7个。
  与此同时,开展院地院企合作,州牧研所、华羚乳品公司等单位和企业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产学研结合方面,与省内外多个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广泛合作关系。州政府与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设立了协调对接常态机制,为高层次人才到地方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提供良好的服务平台和保障。
  科技创新,正在让甘南人生活更为便捷,让企业发展更具活力,让城市发展更加可持续。
高水准推动发展
跑好技术革新“接力赛”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对于破解技术创新难关尤为重要。
  多年来,我州在科技创新诸多方面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这都离不开甘南人科技创新发展的自信。
  为了使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飞跃,全州科技系统坚持开放带动、创新驱动和人才强州战略深度融合,立足我州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着力弥补创新发展的短板,握好“接力棒”,启航新征程。
  尤其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要指示精神,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吹响了努力打造“五无甘南”、着力创建“十有家园”,加快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的号角。
  这是让搭平台与谋创新协同发挥作用的务实举措——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技术转移中心分别给予10万元和5万元的经费补助;对新认定的州级重点实验室、孵化器、众创空间给予5万元经费补助。给予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一次性补助10万元,给予新认定的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一次性补助5万元。
  ——每年选派科技特派员200名。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做到技术需求和技术供给精准到位,壮大我州科技特派员队伍。
  ——总投资300万元的我州青稞新品种选育及原原种繁育基地建设,预计繁育的青稞良种可辐射带动推广20万亩,预计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
  ——继续实施《唐古特大黄种植技术示范推广及产业化》项目。该项目2021年度完成推广种植面积5345亩;推广新技术2项;完成申请专利4个;搭建产业创新平台3个;完成甘南大黄规范化生产标准1项;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个;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1个,发表学术论文4篇,已收录3篇。
  ——谋划实施《生物有机肥在高原农区传统作物应用效果研究》和《高原农区黄芪、赤芍使用生物有机肥效果研究》项目。探索“中药材种植+观光旅游”的发展模式,助推甘南州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创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
  创新的种子已经播撒,创新的激情正在升腾,创新的甘南风华正茂。让一个个有作为、有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名利双收”,让创新的主力军不再被“束手束脚”,甘南必将成为科技创新群英荟萃,群星闪耀的热土。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