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甘南州委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甘南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紧紧抓住中央支持甘肃省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的历史性机遇,在兰州新区为舟曲避险搬迁群众打造了搬得来、稳得住、融得进的“幸福里”。如今,在各行业部门的协助和各乡镇的紧密配合下,舟曲县各批次避险搬迁工作正在顺利进行。宽敞的新房,完善的配套和新的工作机遇,迎接搬迁群众的将是崭新的未来,他们将在这里扎根新土地,迎来新生活。 记者 马保真
2021年8月7日,对于舟曲避险搬迁群众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8时15分,首批60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289人告别故土,乘坐“感恩号”专列,驶往500公里外的兰州新区。大巴车和货车鱼贯离开舟曲县城,载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高原明媚晨光的照耀下,驶向“幸福里”,驶向新家园。送别的人们满怀祝福,离开的人们难舍故土,更多的是对新生活的期待。 舟曲县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接合部和川甘陕三省交界处,总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辖19个乡镇208个行政村403个自然村,常住人口约13.56万人。全县海拔高度1173—4504米,境内山高谷深,地质环境脆弱,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频发。19个乡镇均有地灾隐患点分布,共计299处,是我国受地灾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灾多发、频发,严重制约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泥石流、江顶崖滑坡、牙豁口滑坡以及立节镇北山滑坡、果耶镇磨里滑坡等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对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据果耶镇党委书记张旭东介绍,果耶镇经常发生较明显的滑坡,经过相关部门专家勘探得知,滑坡量达到了两千多万立方米。通过工程治理也没有办法彻底解决滑坡和泥石流的问题。 避险搬迁工作是拔穷根、挪穷窝,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策,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最有效方式。甘肃省精心谋划、反复研讨,制定了《舟曲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方案》,并经过甘肃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方案确定第一批避险搬迁工作分三年完成,共避险搬迁3107户12415人,其中2021年搬迁770户2960人,2022年搬迁965户4082人,2023年搬迁1372户5373人。 舟曲县组织公安、教育、医保、人社等部门,提前对首批搬迁群众的户籍、学籍迁转、就学对接、医疗保障等作了精准核实,将搬迁任务具体分解到人,确保搬迁群众心里有扎实的依靠、眼里有更好的未来。 2021年8月7日,下午4时许,首批搬迁群众顺利抵达兰州新区移民安置点。兰州新区组织了数百人的“接亲”队伍,沿路载歌载舞;搬迁群众喜气洋洋,排队领取新房钥匙。 新房子面积约96平方米,3室1厅1厨1卫。每家都有院子,有人比划着说可以圈出一块地来种菜。记者来到村民虎成成家,见他正在吃早上出发时带的面包。虎成成今年52岁,两个子女,一个在外打工、一个上学,当天只有他和妻子搬来了。“生活有盼头了,以后咱就慢慢适应新环境。” 来自果耶镇真庄磨村的村民刘石海今年50岁,3个孩子都在上大学,他和妻子先到新区落户,等安稳了就接老人过来。“以前一下雨我们就担心出现滑坡,现在终于不用担心了。”刘石海说,“我之前是做家电生意的,现在准备在这里继续做。以后生活肯定没有问题,一定会更好。” 甘南州高度重视舟曲地灾防治,党政主要领导多次进行现场调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舟曲地灾避险搬迁工作,确保了搬迁工作有力有序、高质高效开展。今年6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州委书记俞成辉一行早早来到兰州新区安置点现场,仔细查看小区规划、住房建设、周边环境和配套设施,详细询问群众户籍迁转、随迁子女入校、务工就业摸底、财产家具装卸、货运车辆调度等前期准备工作,深入了解前几批次搬迁群众生产生活、就业保障和社会融入情况。下午4时,舟曲县2022年第二批250户988名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顺利抵达兰州新区移民安置点,俞成辉等州县党政领导与群众亲切交流,鼓励大家爱护新家园、融入新环境、拥抱新生活。俞成辉叮嘱舟曲县要统筹当前和长远、农村和城市、整体和局部、政府和市场,加大协调沟通力度,加强搬迁政策宣传,精准摸排搬迁对象,加快推进搬迁安置,尽快让灾区群众从大山搬到平原、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农民变成市民。要坚持搬迁工作与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相结合,加大争取衔接力度,提升搬迁群众平等享受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能力,确保产业能升值、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强、公共服务好。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