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回《四时之诗》那一日,恰属舟曲一年中最好的时节,阳光清透而温柔,白龙江浩渺而澄澈,各种新鲜菜蔬被农妇们装在背篓里沿河叫卖,色彩明艳繁多,如一条流动的彩色溪流。下班回家的我,取完书后,顺手买了透着淡淡沙粉的西红柿与鲜红欲滴的樱桃,还有锁儿头新摘下的沾着露水的韭菜与黄瓜。江畔微风习习,行走在明媚的春光里,暗自揣测孩子看到樱桃将会如何欢呼雀跃,便情不自禁微笑起来,连脚步也变得格外轻快。 季节的美好,生命的丰裕,皆蕴藏在时光的点滴流转里。想到,自这个美好的春日午后始,将走进《四时之诗》,与古人共同品味人世的忧愁与欢欣,季节的来临与逝去,那些过往的岁月便仿佛也鲜活了起来,那些消逝的生命似也能借助诗歌的名义又一次轮回,获得生生不息的恒久魅力。想到,在短暂的一生中,有那么美好的春花秋月等着我们去欣赏,有那么丰富的酸甜苦辣等着我们去品尝,有那么诚挚的心灵能与我们产生精神上的共鸣,何其美好!何其有幸! 捧卷细读,不得不感慨,古人对季节的变化、对节日的感情,真的比今人敏感太多,也细腻太多。一千多年前的唐朝,还属于传统的农业社会,春种、夏锄、秋收、冬藏,人们的生产生活都遵从自然的节奏,契合时序的安排,春天的一丝和风到了,那是“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夏天的一缕荷香来了,那是“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秋天的一滴露水凝了,那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冬天的一片雪花飘了,那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作者既用唐诗来体味端午、七夕、重阳这些传统佳节的动人风情,也用唐诗来表达情人节、建军节、教师节这些当代节日的精神实质。《唐诗三百首》从五万余首唐诗里精挑细选而来,《四时之诗》则从《唐诗三百首》里精挑细选而来。三十二首诗,从“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的华丽诗篇中开场,又在“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雄浑诗篇中收束。从属于花鸟虫鱼、男男女女的桃红柳绿、诗情画意的春天,到闹极生静、热极生凉的禅意悠远、动静相宜的夏天,到属于夜、属于月、属于点点露水、朵朵菊花、行行雁影的夜凉月明的秋天,再到既狂风暴雪、绝壁穷边又红泥小火、一室春生的冬天。“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在古人心中,每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每种风景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四季的风物也正是四季的心情。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寒松。”人世的变换,季节的流转,封存在字里行间,于起承转合间道尽了人生的寒凉与温暖。作者用三十二首诗,打破时空的界限,连缀四时的云烟,让我们隔着千载时光,真切体会大唐岁月的轮转,唐人生命的轮转! 人生在世,难免风刀霜剑,愿我们都能围着诗歌这炉“红泥小火”,温一杯浊酒,慢赏飞雪,慢待归人,于平凡的生活中既生长梦想,也守护热望,用温暖的力量,抵御岁月的侵蚀,人生的寒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