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气温高、湿度大、体感闷热,这种环境易于病菌生长繁殖,是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加之当前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我们更要从生活细节做起,坚持戴好口罩、勤洗手、不扎堆、不聚集,严格遵守各项疫情防控要求,保持合理的社交距离,积极配合采样检测,始终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不放松。
“14+7”变“7+3”:第九版防控方案管控措施有调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中将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 核酸检测措施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核酸检测,采集鼻咽拭子,解除隔离前双采双检”调整为“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2、3、5、7天和居家健康监测第3天核酸检测,采集口咽拭子”,解除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前不要求双采双检。 密接的密接管控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4、7天核酸检测。
中、高风险区如何防疫 一、高风险区:足不出户,上门服务 外出活动时:原则上足不出户,如果因就医等特殊原因需要外出时,应全程规范佩戴口罩。按照社区或者相关部门服务人员的提示外出活动。 核酸检测时:开门前后做好手卫生,规范佩戴口罩。 取丢物品时:取物品、扔垃圾时,开门前后做好手卫生,规范佩戴口罩,清理垃圾时将垃圾袋扎紧封口,外表消毒后置于门口。 二、中风险区:人不出区,错峰取物 外出活动时:原则上“非必要不出门”,如需出门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在区内活动时保持1米以上距离,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聚集性活动。 核酸检测时:服从安排,分时分段采样,等候时规范佩戴口罩,严格保持1米以上距离。 取丢物品时:快递拆封时,尽量不带入室内,戴好口罩手套,对外包装做好预防性消毒。快递拆封后及时丢弃外包装,做好手卫生。 三、日常防疫:做好每日健康监测
做好每日健康监测,关注自身是否存在新冠相关症状(发热、干咳、乏力、咳痰、咽痛、腹泻、嗅味觉异常、鼻塞、结膜炎、肌痛),如有异常立即报告,不得谎报、瞒报。 排风开窗:使用抽油烟机、排风扇时,全程保持开窗自然通风。 如厕注意:坐便器冲水时,先盖马桶盖,再冲水。 居室清洁:通风每日至少上、下午各1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至少进行1次湿式清扫,以保持清洁为主,必要时进行消毒。 卫生习惯: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衣服遮住口鼻,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垃圾箱内。
生活细节中的防疫要点 一、科学佩戴口罩 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不能因为天气炎热就不规范佩戴口罩。此外,建议外出时携带备用口罩,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小时,口罩如被汗水浸湿,应当及时更换。 二、合理使用空调 随着气温的升高,大家对空调的依赖也逐渐增强。空调使用前,要对空调壁挂机过滤网、蒸发器表面、进出风口进行清洗和消毒。建议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6度。在使用空调的同时需注意通风换气,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 三、注意食品卫生 夏季是肠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入”。要谨慎处理生鱼生肉,生、熟案板应区分使用。处理进口冷冻食品的炊具和台面,要及时做好清洁消毒,餐具建议用沸水消毒。文明用餐,不混用餐具,夹菜用公筷,尽量分餐食;食堂就餐时,尽量自备餐具。 四、做好个人卫生 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采用“七步洗手法”,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清水下洗手20秒以上。没有流动水源时,可使用免洗手消。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捂住口鼻,无纸巾时用手肘代替,注意纸巾不要乱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