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迭部讯 (记者 赵晓丽 通讯员 杨菊花) 迭部依托独特的红色资源禀赋,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红色成为志愿服务最鲜明的“底色”。 搭建“红色平台”,盘活阵地资源。组织邀请专家学者深入挖掘迭部红色历史、地位及作用,诠释“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精神及时代价值,不断丰富红色遗址遗迹布展形式和内容,持续推进红色文化提升工程和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紧紧围绕“六点一线”(一路北上驿站、运筹帷幄驿站、开仓济粮驿站、星夜奔赴驿站、神兵天降驿站、三军开颜驿站及红色“游学”线路)这个中心,打造了一批红色景区长廊(亭台)和文化墙,依托“红色+文明实践”,让红色故事生动重现。 组建“红色队伍”,统筹志愿队伍。由红军后代、老党员、纪念馆讲解员、志愿者等50余人组成的“红色蒲公英”志愿宣讲队,常态化面向基层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用生动活泼、接地气的语言讲实例、讲故事,进一步加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对党的光辉历程的认识,激发爱党爱国爱家乡情怀,不断汲取践行初心使命的前行力量。 追寻“红色记忆”,丰富活动形式。以“尼傲藏族同胞为红军架桥修栈道”“一件红毛衣”等故事为抓手,创作声乐节目《幸福迭部》《千年的相伴》《迭部是个好地方》,创排《腊子口·1935》大型舞台剧,拍摄红色主题微电影《迭山情》,制作《迭部邀请共赴红色之约》和《追忆·红军在迭部》等栏目,修订《峥嵘岁月》《红色记忆》《迭部史话》等史料书籍,编撰出版《三军过岷山——红军长征过迭部史料集》《迭部相册》。积极推进俄界会议旧址、腊子口战役遗址、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等红色资源点串联成线,打造有故事、有内涵的“红色”精品线路和党员群众“家门口的红色学堂”。在迭部融媒体微信、客户端、抖音、网站等平台,开设“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专栏,让全县党员干部在红色故事中接受洗礼,在重温历史中收获启迪。 凝聚“红色力量”,一心一意为民解难。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结合民生难点重点问题,围绕“岗位、学位、床位、车位、房位、厕位”等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问题下功夫。去年以来,梳理出322条重点任务清单,利用“新时代实践中心”等载体化解群众矛盾纠纷450多起,为群众办实事4000余件,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满意度。用足用活俄界会议旧址、腊子口战役遗址和茨日那毛主席旧居等红色资源,通过开展红色研学、创作文艺作品、传播红色故事等“红色+”模式,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突出“人民性”,紧扣群众需求、办实事解难题。把“家门口”的红色资源作为最现实、最生动的教材,精心谋划“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党史学习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集中精力办好事关迭部高质量发展的实事,全力以赴办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用心用情办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实事,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