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合作讯 疫情期间,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断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全力保障公共资源交易工作安全、有序、高效开展。 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是确保项目落地建设的前沿“关口”,也是贯彻落实省、州稳住经济大盘会议精神的关键“阵地”。疫情期间,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及时调整交易场所防控措施,完善细化中心《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对进场人员进行跟踪管控,对交易场所进行封闭管理,对设施设备进行不间断清洁消杀。 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全力支持和保障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正常开展。畅通电话、网络咨询渠道,及时为市场主体解疑释惑,做到网络数据“多跑路”、服务对象“少跑腿”,实现在线核查、在线办理,及时为市场主体提供便捷条件,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聚集,降低传播风险。对州县重大项目、民生类项目或涉及疫情防控方面的应急采购类项目,积极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交易环节,确保交易活动及时有序开展。 全面落实全流程电子化,使项目从进场登记、标室预约、招标公告发布、招标文件获取、投标文件编制到投标等交易过程全部通过网上操作完成,切实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有效阻隔疫情传播。7月14日至8月9日,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共“在线”办理入场登记业务72项、电子保函业务26项(释放保证金257万元)、各类咨询业务逾百件;完成交易64项,交易金额达9.9亿元。其中:进场交易项目60项,交易金额9.89亿元;阳光招标采购平台交易项目4项,交易金额121.8万元。 (南元筱) (上接一版) 接续奋斗 治沙致富双赢 清晨5点,天刚麻麻亮,郭玺就开着水车出发,和乡亲们一起前往八步沙林场浇树。 “一夜北风沙骑墙,早上起来驴上房。”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地处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这里风大沙厚,沙漠追着人跑。1981年,当地着手治理荒漠,6人主动挺进沙海,组建八步沙集体林场,后来被称为“六老汉”,2019年他们荣获“时代楷模”称号。如今的八步沙林场,已从昔日寸草不生的荒漠,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聚宝盆”。 “六老汉”当年约定,无论多苦多累,每家都得有一个孩子接着干下去。传到郭玺,已经是第三代。郭玺是个80后,曾经在外打工闯荡。耐不住第二代治沙人、伯伯郭万刚的“软硬兼施”,他回到八步沙。 “小时候,我也跟着爷爷、伯伯来过八步沙。”郭玺说,直到自己接手,才明白老一辈人是用命在种树。“栽下了树,还要一遍遍浇,可浇了也不一定全成活,造林不见林,让人心灰意冷。” “只要有活的,就说明这个沙能治!当年,你的爷爷辈也都是这么过来的,不也造下了20多万亩林地!”郭万刚逢空就劝,终于让郭玺“耐住性子”压沙种草、平田整地。 近年来,郭玺不断琢磨压沙造林的新方法,尝试采用“打草方格、细水滴灌、地膜覆盖”等新技术,提高了植树种草成活率。郭玺还盘算着向沙漠要效益——在梭梭树下嫁接肉苁蓉、直播销售林场养殖的溜达鸡,他正谋划开发八步沙文旅资源,实现治沙与致富双赢。 41年来,经过三代人的努力,八步沙林场完成治沙造林25.7万亩,管护封沙育林草面积43万亩,守护着周边10万亩农田,让全县风沙线后退了20多公里。“我会继续坚守八步沙,让更多的沙漠变为绿洲。”郭玺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