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1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2年09月14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三包


在党的旗帜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敏蕊是夏河县拉卜楞镇的一名学生,父母长年打工,她和妹妹都在读书,学费成为一笔很大的开销。自2013年开始,全州免除高中学生的学杂费和课本费后,她们一家人开心不已。
  敏蕊从幼儿园到初三一直在家门口上学,是2021年夏河县高考文科状元。她说:“我享受了国家减免学费的好政策,考上了大学,感谢政府。”
  十年来,我州投入44.58亿元,建立起从学前教育开始的全链条贯通、全覆盖保障资助政策体系,15年免费教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覆盖,学前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资助学生全链条贯通,7.17万名贫困家庭大学生享受7.17亿元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州、县市财政自筹资金实施高中免费教育、农牧村学前教育幼儿营养改善计划和免保教费政策,从2017年起全部纳入藏区教育“三包”政策,累计落实资金37.09亿元,受益学生127.23万人次。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特殊补助专项资金覆盖各学段,全州没有一个学生因贫失学。

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家门口新办了幼儿园,条件好收费还不高。”家住碌曲县的娘毛措听到这个消息,喜上眉梢。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州基础教育普惠水平大幅提升,一批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教育改革成果扑面而来,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走进千家万户。
  针对农牧民群众居住分散,面广、线长、点多,服务半径大的实际,甘南州通过新建、改扩建等形式,新增公办幼儿园和巡回支教点,让七县一市更多偏远地区的适龄幼儿接受教育,全面保障学前教育工作。
  十年来,全州各级党政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把推进学前教育发展作为补短板、调结构、促公平和精准扶贫的重中之重,按照“三抓三促”的工作思路和“广覆盖、保基本”的工作要求,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原则,在园所建设、办园条件、师资队伍、保教质量等方面大力攻坚克难,全力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并探索政府主导的民族地区办园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推动学前教育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全州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4.05%,特别是农牧村儿童入园率的快速提高,有效解放了农牧村家庭劳动力,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投入脱贫致富,让贫困地区幼儿真正不输在起跑线上。
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
  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内,科学实验室、书法室、图书室等功能室一应俱全,宿舍、食堂干净整洁,孩子们在崭新的塑胶操场上欢快奔跑……走进临潭县长川九年制学校一片生机勃勃。
  几年前,这里还是坑坑洼洼的土操场,“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7、8间土瓦房,教室拥挤不说,更别提功能室了……许多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县城或者外地就读。
  如今,这里成了最美的校园。
  十年来,我州按照学校布局合理化、办学条件标准化、教师配备均衡化、教育管理精细化、教育质量优质化的工作思路,从县域内城乡间、校际间办学条件均衡、师资水平均衡等方面精准发力,投入资金18.56亿元,实施了校安工程、全面改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教育现代化等项目,中小学生均图书达到国家二类标准,仪器设备值均达到甘肃省标准,全州中小学实现了班班通全覆盖,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加大城乡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激励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加强精细化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9年,我州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  (下转二版)
  记者 朱月玲 杨去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使命,紧紧围绕“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总体目标,突出“加快发展、深化改革、依法治校、从严治教”四大主题,抓重点补短板,抓落实促发展,控辍保学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强、教育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扶贫成效显著,随着教育脱贫攻坚的纵深推进,人、才、物、力、智源源不断汇聚,教育的光芒正普照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
  这十年,是甘南州教育协调发展最快的十年,是教育基础设施改善最好的十年,是师生受惠最多的十年,也是甘南州教育发展史上成效最明显的十年。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