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张继元 通讯员 索南拉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玛曲县深入推进“民事村办”工作,认真落实“48534”工作机制,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持续发力,切实让“民事村办”架起党群“连心桥”。 党组织引领,对症开处方。针对牧民群众居住分散、汉文水平不高、驾考通过率低的困难处境,采日玛村、达尔庆村、秀昌村党支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联动驻村工作队、帮扶单位州公安局协调甘南州车管所,为牧民群众优惠驾考费用,并开设科目一、科目四藏文考试。报名后,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邀请安顺驾校藏语专业教员,为140余名牧民群众进行了驾考理论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文化课考试通过率。欧拉镇参训学员加木考说:“能在家门口学到驾考知识,而且过了语言关,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件好事。” 党员走在前,修路解民忧。木拉村坐落于黄河岸边,背靠阿尼玛卿山脉,道路依山而建,崎岖狭窄。路面由于老化坑洼不平,冬天易结冰,给过往车辆和牧民群众的出行造成不便。木拉村党支部一直把垫坑补路的事放在心上,积极组织党员参与到补路工作中来,全面垫补了木拉村至噶绕沟之间的道路,打通了牧民群众出行的放心路,把服务牧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充分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切实增强了牧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结对促共建,服务暖人心。在入户摸排过程中,塔哇村驻村第一书记更邓发现,镇政府驻地居住的孤寡老人、五保户家中用电线路老化,存在用电隐患。塔哇村党支部积极联系结对帮扶单位县电力公司,排查家庭用电隐患,更换老化电线,宣讲日常用电安全知识,并预留了业务人员服务热线电话,让群众用上了放心电。驻村干部主动到牧民群众家里解决问题,不断将为民办事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使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了基层“神经末梢”。 身子往下沉,民事办出彩。“书记,一个多月了,我想了各种办法也联系不上我家的租户。租户除了拖欠两年的房租,还留下了满屋杂物。”萨合村村民道保一脸沮丧。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龙河了解情况后,立即安排村干部前往派出所查找租户。通过多次电话沟通,租户最终向道保支付了拖欠两年的房租,村干部还帮忙打扫了房间,道保特别感激,连连竖起大拇指。萨合村坚持把“民事村办”工作作为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和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途径,着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