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论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全州上下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正确推进改革,准确推进改革,有序推进改革,协调推进改革,自觉维护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严肃性,确保了各项改革工作在州委的坚强领导下顺利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甘南篇章奠定了持续良好发展的坚实基础。 记者 高淑兰 王清明 达藏吉 放管服改革激活经济主体活力优化了市场发展环境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政府自身革命,是推动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极大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举措,是一场涉及理念、体制机制、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我州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优化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甘南提供了坚实保障。 突破利益藩篱,持续简政放权。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组织开展涉及市场公平竞争、长江流域保护、“两高”项目、行政处罚等领域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工作,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开展“减证便民”行动,向乡镇下放行政职权事项215项,公布州级“最多跑一次”政务服务事项724项,解决群众办事堵点90项。深入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体检”活动。实现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全覆盖,公布实行告知承诺的证明事项254项,清理各类证明事项453项,取消34项。加强政府诚信建设,全面实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立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强农牧村法律服务工作,州、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12348”甘肃省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甘南分中心作用突出。 创新监管方式,营造公平环境。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确保“一单尽列、单外无单”,消除各类不合理限制和壁垒。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严格按照新版负面清单规范审批行为,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大力推进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对于符合生态功能区定位和负面清单的企业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告知性备案,简化了企业投资项目审批。认真贯彻国家和省上关于“六稳”“六保”及减税降费的有关政策措施,大力整治违规收费行为,减轻重点行业和企业负担,做到了政策规定内涉企零收费。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逐步推进企业开办“一窗通办”,大力推进“全程网办”,通过线上线下整合发展、协同服务,实现群众“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依托全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企业开办营业执照等高频事项实现“跨省通办”。 线上线下结合,促进服务升级。甘南州“数字政府”系统成功上线,标志着我州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和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政务服务升级版开启新模式。全面建成了统一的一体化政务系统平台、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承载覆盖了全州48502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终端延伸覆盖了1个州级政务服务中心、8个县市政务服务中心、99个乡镇街道政务服务中心。 “这真是太方便了!”刚参加工作的次仁拉姆,站在甘南州政务服务中心一楼的自助服务终端前,深有感慨地说:“上大学的时候,我陪同父亲来政务中心办事,当时我们找了好多窗口才找到我们要办事的窗口,现在有了自助查询机,一查便一目了然,真的是省了好多的事儿。”目前,州县市9个政务服务大厅都配备了智能查询机,极大地提高了办事群众的便利程度。 三变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2017年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明确提出,鼓励开展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等改革,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甘南州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积极稳妥推进三变改革,让农民拥有股份,打造“股份农牧民”,在“耕者有其田”的基础上,通过“三变”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股”。 2018年4月4日,全州农牧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议在合作召开。会议要求,要把握重点、精准实施,统筹推进“三变”改革试点向纵深发展,全面夯实“三变”改革基础,摸清家底,选准产业,提升能力。着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扶持壮大现有经营主体,培育引进一批经营主体,大力培养一批致富带头人。全力筑牢“三变”改革平台,搭建“股改”平台,搭建产权交易平台,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搭建产业平台。加快完善“三变”改革机制,完善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利益联络机制,完善收益分配机制,完善进退机制,完善风险防控机制。要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坚定不移把“三变”改革试点落到实处,强化主体责任,形成攻坚合力,强化协同配合,抓好方案落实,强化督促检查,确保落地见效。 我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州委关于三变改革重要部署,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产权改革稳步推进。自2020年7月产改启动会以来,州、县市、乡镇、村组织采取积极措施,全面稳步推进产改试点工作。据统计,州、县市、乡镇、村四级发放产改学习宣传政策10.7万份(册、本),培训人员8664人次。8县市99乡镇662村完成清理登记村集体资产64.41亿元,资源性资产4257.62万亩,成员身份界定557771人,折股量化资产7亿元,组建村股份经济合作社663个(包括合作市组建1个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颁发村集体经济组织赋码证663本,发放《股权证》12.88万户。我州662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正在有序录入“甘肃省农村集体产权管理系统”和“全国农村集体产权管理系统”。 (下转二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