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在抗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2年10月0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张彩霞


  记 者 杨占喜加草
 通讯员 张文琼

  自2020年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甘南州各族干部群众在州委州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当做一次大考,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心连心、患难与共,手牵手、风雨同舟,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凝聚起民族团结、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共抗疫情的磅礴力量,用实际行动体现责任与担当,在抗疫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凝心聚力筑防线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各族党员干部主动请缨,迅速集结在疫情防控一线,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员干部的担当与作为,筑起了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为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精准有效,他们坚守岗位、日夜奋战,甘为先锋、勇扛责任,全力做好秩序维护、信息登记、上门排查等疫情防控工作,引领各族群众同心战“疫”,共同守护“健康绿”,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共同战胜疫情的信心和决心。
  民族团结是各族群众的生命线。在疫情防控中,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组织和共产党员。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下沉一线,与各族党员干部、群众一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守卡点、做宣传、强督导,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践行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彰显民族团结,凝聚起了各族群众齐心协力共同抗疫的强大力量。全州各级党员干部奋战在一线,“守护蓝”“橄榄绿”“志愿红”等冲锋在前,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防控要求,用行动凝聚起合力抗疫的铜墙铁壁,坚决守好甘南阵地。他们无惧风险、逆向而行、同心守护,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姿态和勇气,以生命赴使命,共同绘就众志成城、团结奋斗的动人图景。
一呼百应聚合力
  红色、白色、蓝色、橙色、绿色……在甘南草原上有一朵民族团结的“彩色花”,一支支抗疫力量汇聚起来,用“守土有责”的担当编织起一张张“生命防护网”,守护好家门口的平安防线。
  “请出示健康码,戴好口罩,有序排队,不着急,慢慢来……”总能看到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手拿小喇叭、口罩、宣传资料奔波在各核酸检测点、街边商铺、牧户家中,用满腔热忱和无畏坚守,助力疫情防控。
  “作为医护人员,守护群众的身体健康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隔着闷热且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拉满雾气的面罩,一个个坚毅的眼神,仔细核对信息、认真消毒、细心采样、妥善装瓶、有序贴标……任劳任怨、甘于奉献的担当精神在一次次的机械重复中、在核酸检测的每一天、每一件湿透的防护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疫”丝不苟是他们的准则,“疫”心为民是他们的态度,白衣执甲,他们在“疫”线闪光。
  在监测点、卫生院、街头巷尾,到处闪耀着“警察蓝”,他们用坚守和奉献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忠诚誓言,争当维护辖区稳定、路畅人安的表率,争当勇挑重担、冲锋在前的表率,争当严守纪律、服务人民的表率,采取针对性措施,维护好疫情防控工作秩序,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用责任和担当捍卫着人民群众的健康。
  环卫工人严格落实区域保洁、消毒消杀任务,确保清洁消杀工作覆盖到面、精准到点。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却不辞辛苦、默默奉献,以实际行动彰显“城市美容师”的崇高职业精神,筑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重要防线。
守望相助一家亲
  每一次疫情来临,甘南各族儿女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以实际行动诠释伟大抗疫精神,绘就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全州宗教界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疫情防控的部署要求,主动作为、多措并举,守望相助,尽己所能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倡议号召全州宗教活动场所、宗教界人士严格贯彻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部署,通过微信群、宣传单、乡村大喇叭、张贴公告等形式,向广大教职人员和信教群众广泛宣传疫情防控常识,教育引导他们科学认识疫情,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杜绝侥幸心理和松劲心态,自觉遵守疫情防控政策,带头投身到联防联控、群防群控工作当中去,全面筑牢宗教界疫情防控的思想防线。
  今年7月份,新一轮疫情再一次让夏河县、玛曲县按下了“暂停键”。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时,全州各宗教团体还积极主动作为,组织动员志愿者投身防控一线,协助社区开展卡点值守、核酸检测、“敲门行动”等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展现了宗教界人士的社会责任担当。各宗教团体、宗教界发扬“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优良传统,积极参与慈善事业、自发捐款捐物,部分藏传佛教寺庙积极为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和群众捐赠8000余份九味黑药丸、达珍丸等防疫藏药,夏河县拉卜楞清真寺向拉卜楞镇政府捐资5万余元,合作市西山清真寺连续多日向全市各疫情防控卡点送去生活物资和爱心餐1300余份,以实际行动践行爱国爱教精神,为疫情防控贡献了爱心和力量。
手足相亲显担当
  此次疫情发生以后,兄弟市州和州内外其他县市对夏河县、玛曲县抗疫工作鼎力相助。在人员方面,州外支援我州抗疫工作人员199人(其中,国家级11人,省级40人,武威、金昌、平凉、定西、陇南等市州148人),州内支援夏河、玛曲抗疫工作人员共659人(其中州直党政机关及卫生健康系统213人,各县市446人);资金方面,天津云账户公司援助我州疫情防控资金100万元;物资方面,州内外支援医疗和生活物资360.61万元,其中:收到包括省卫健委、陇南市、天津市南开区、兰州市、天水市秦州区等地支援我州医疗和生活物资共计275.19万元,临潭、舟曲等县及有关单位支援夏河县、玛曲县医疗和生活物资共计85.42万元。在此基础上,全州民营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行动,捐款捐物、送餐送水,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这场同疫情的较量中,全州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个个感人的瞬间,在抗击疫情的紧张气氛中传递令人动容的脉脉温情,勾勒出甘南大地最温暖的色彩。一声谢谢、一次鞠躬,一瓶纯净水、一封感谢信……来自群众最质朴的谢意,串联起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情感。你守护我,我温暖你,这样的双向奔赴,不正是甘南各民族团结奋进、社会和谐的生动画面吗!
八角镇:生态红利提升群众幸福感
  记者 张彩霞

  走进临潭县八角镇牙扎村,空气新鲜,环境宜人,干净整洁的彩虹路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错落有致的民房画满了各色文化创意墙绘。
  近年来,八角镇以发展特色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重要抓手,以促进乡风文明、完善文化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口,依托有利条件,着重在提升乡村旅游产业收入上持续发力,建成狼肚菌种植基地、玉米种植基地、油菜种植基地,打造特色民宿、农家乐,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幸福感倍增。
  八角镇中寨村党支部书记石丙祥说:“我们中寨村共种植玉米400多亩,其中政府给群众补贴每亩400多元,包括肥料、地膜、种子补助。中寨村气候各方面都适合玉米生长,群众的种植积极性也特别高,每亩的净产值达到1300元左右。”
  今年以来,八角镇以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为抓手,以建设高质量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紧盯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以“清脏、治乱、拆违、植绿”为重点,持续开展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项行动,农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同时加大了对群众农作物秸秆回收饲料化利用,解决了农作物秸秆乱堆乱放、随意焚烧等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让人居环境整治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惠民实效。
  “现在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水泥路都铺到了家家户户的大门口,基础设施越来越好,各家各户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村子美丽了,群众的精气神也更足了。”八角镇牙扎村群众常尕兰说。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