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喜迎二十大 编者按: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尼巴镇人民政府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从践行群众路线调处化解“尼江”问题,到坚持精准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再到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尼巴镇把为民初心变为了跋山涉水的具体实践,群众笑脸成为了他们工作成效的生动体现。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为人民幸福而奋斗是最大幸福。尼巴镇人民政府是甘南新时代公务员队伍的优秀代表。他们深学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立足本职、真抓实干,扎实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部署落实落地,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以忠诚干净担当的实际行动,书写了人民满意的时代答卷。 记者 马保真 苏努 李芳
深秋的车巴沟,云淡风轻。 秋日的暖阳为村寨、牧场披上了一层温暖的金黄。 沿车巴河一路前行,望着车窗外的景色,代表尼巴镇人民政府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的尼巴镇镇长苏努才旦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一路走来,我深切地感受到,从习近平总书记到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他们的心中都装着一个有分量的词——人民,在他们的嘱咐和话语中,处处都体现着民苦我忧、心系群众的无私情怀。”苏努才旦说。 “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唯有铭记初心使命,始终担当尽责,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才无愧于这份崇高而神圣的荣誉。”尼巴镇镇长苏努才旦无比自豪。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只有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能把干部放在心上。 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尼巴镇,属纯藏族聚居区,海拔3500米,自然风光旖旎,辖尼巴、江车等4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1005户5813名群众。2018年荣获甘肃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2019年被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记集体一等功”。 成绩和荣誉里凝结着尼巴镇党政干部的心血和汗水。谁能想到这秀美的藏乡之地,尼巴、江车两村曾经多次因草山纠纷和权属争议发生武装械斗,打打杀杀60多年,给两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成为甘南州时间跨度最长、历史积怨最深、死伤人数最多、处理难度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稳定问题,也是全省乃至全国的重大稳定问题。 时代潮流滚滚向前,如何解决尼巴和江车两村的草山纠纷问题,让这里的老百姓一道迈向幸福美好的生活道路成为摆在州县党委、政府和尼巴镇历届党政班子面前的首要职责。 自2013年以来,在州、县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尼巴镇党政干部下定决心,坚持以扎实细致的群众工作开路破冰,无数次上门谈心交心、无数次碰壁阻拦、无数次坚持不懈,不断地讲政策、讲法律、讲道理,在主动作为中密切干群关系、在正确引导中理顺群众情绪、在依法治理中化解矛盾问题。几年下来,每位干部对每户群众的情况都如数家珍,全镇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他们再也熟悉不过了,经过不厌其烦的交流和以心换心的沟通,最终换来了百姓的信任与支持。 随着“尼江”两村以打赢脱贫攻坚战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两大工程”为契机,推进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加快“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尼江问题也一步步得以改变。 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和问题的过程中,尼巴镇干部个个练就了和群众打成一片,亲如一家的本领。每年夏季草场搬牧,是两村群众情绪最激动、最容易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镇干部总是走在最前面,引导群众和谐混牧、和睦共处。经过长期努力,冰雪消融,长达60年之久的“尼江”问题成功化解、稳定局面得到长期保持。近年来,连续实现夏季和谐、自由搬牧,“尼江”两村关系“由对抗向合作转变、由怀疑向信任转变、由渐行渐远向越走越近转变”,实现了从过去“老死不相往来”到“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转变。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不断加强基层治理,才能长期保持和谐稳定。 尼巴镇地理位置特殊,历史遗留问题较为复杂,工作任务繁重。镇党政班子始终把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两个维护”作为根本要求,把领导班子建设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秉承“分工不分家”的理念,认真执行“三重一大”议事决策和党委议事规则,实行党委会集体讨论决定,形成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互相补台的民主风气,班子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全面提高。 同时,坚持以“党建民心先锋工程”为统领,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为民型干部、富民型党员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下转三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