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十年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编者按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甘南州2983个基层党组织、7万多名党员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及产业振兴、乡村振兴中,高举党的旗帜,提振信心,在实干中开拓创新,在实干中推动发展,做到真干、苦干、巧干,干出精彩、干出豪迈,显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以党建引领实现乡村振兴,甘南正用滔滔三河一江涌起了实干之帆:全州16个村荣获“全国美丽乡村”“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列”“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碌曲县尕秀村被人民网评选为改革开放40年来全国49个“美丽乡村”样板村之一……2021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观摩会在甘南召开,骄人的成绩背后,源于党的领导,源于党的建设始终如一、持续发力。 记者 张继元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州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走出了具有甘南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做好乡村振兴,关键是要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甘南州深入贯彻总书记“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等重要指示,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忠诚践行“两个维护”,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真正做到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建强引领乡村振兴堡垒 乡村美不美,核心看党委! 基层党组织该如何发挥核心作用,以党建工作实绩促美丽乡村建设,各地都在积极探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甘南州村级换届后,全州607个行政村实现“一肩挑”,182个行政村配备专业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461个村党组织书记担任集体经济组织和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党组织书记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17名,其中研究生学历14名。在乡村振兴中全州上下实现了党员领头干,群众跟着上,人人干得好的良好局面。 “白龙江上锦绣天,不亚潇湘衡岳;驼岭山下辉煌夜,恰似苏地扬州。”在舟曲流传甚广的这幅对联,既是楹联文化的佐证,更是如今泉城的白描画像。 依村延伸的水泥路,错落有致的砖瓦房,干净美丽的小康村,来到舟曲县,仿佛置身于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曲告纳镇岔希村党支部书记白玛次仁,是村民口中响当当的“村支书”。 2012年青春正茂的白玛次仁走出了大学校门,2017年白玛次仁当选为岔希村党支部书记,在任职表态时他说:“大家选我当党支部书记,那就说明大家信任我,今后我一定全身心投入其中,带领大家走出一条具有岔希村特色的致富之路。”朴实无华的语言折射出他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走高质量发展路子,带领村民真正走上致富路?白玛次仁一上任就用“党建+人才”的发展思路打开了工作局面,他知道必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动力,推动班子成员年轻化、高素质化,才能引领全村群众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因此,白玛次仁带领村“两委”成员、年轻党员和知识青年到外地学习科学、绿色的种养殖产业发展模式,并邀请技术指导员开展羊肚菌、黑木耳种植技术培训,让学到先进种植技术的党员发挥示范作用,形成以一带多、遍地开花的局面。 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节点,白玛次仁履职尽责,勇当先锋,带领群众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如今的岔希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群众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全村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传承美丽乡村振兴接力 “守着好风景,过着穷日子”,曾经是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的真实写照。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项目在博峪村的落地,使这个村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根本在于乡村党组织过得硬、有力量。2016年,依托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将博峪村定位为“以红色土司文化”为内涵,“以乡村旅游服务”为核心的文化旅游样板村。与此同时,鼓励号召全村群众开办农(藏)家乐,成功引导群众打生态牌、吃旅游饭、走致富路,乡村旅游业的“井喷式”发展为农牧民群众创造了实实在在的利好。 在继续开展“党建+”“旅游+”“生态+”等模式下,木耳镇加大博峪村“红色土司”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销售绿色山野珍品、畜产品、土特产,开发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创纪念品。 甘南州于2019年提前一年整体脱贫摘帽,2020年底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为零,在全国脱贫攻坚普查中3.97万贫困户对扶贫政策的落实、扶贫成果的满意度为100%。2021年甘南州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目标征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产业振兴衔接蹄疾步稳,乡村振兴迈出崭新步伐。 全州16个村成功入选国家名录,荣获“全国美丽乡村”“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等荣誉称号。临潭县冶力关镇、夏河县阿木去乎镇黑力宁巴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2021年7月,全国村庄清洁行动现场会、全省乡村治理现场推进会在我州成功召开,全面总结和推广了甘南经验。 点燃产业振兴乡村引擎 从党建引领到多方合力,从思路破解到实践成型,甘南州坚持以党建系统思维推动农村基层组织全面“嵌入”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依托基层党组织这个“主心骨”,大力实施“党建+乡村振兴”工程,激励引导广大青年致富带头人助力乡村振兴、脱贫攻坚,让农村牧区更有“看头”。 从草产业到舍饲养殖再到花卉种植及销售,出生于兰州的石磊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会在合作市卡加曼乡香拉村扎了根,并成为那里的致富带头人。 2017年在合作市统一安排下,石磊赴贵州参加培训,这次培训转变了他的思想,此后在合作市委市政府的鼓励、帮助下,他积极参与到了“农村三变改革”试点工作中去。 “我们就是要将这里的人文、地理条件优势,转化为经济效应。”在石磊的带动下,当地群众通过土地流转、牛羊养殖、合作社分红、打工等多种形式实现了脱贫致富。 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党建引领是根本。在乡村振兴中,甘南州以强党建为抓手,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重点,以“强基础、补短板、增亮点、创品牌”为基本要求,压实党建责任,筑牢坚强堡垒,在打造基层党组织组织体系、服务体系、成效体系、治理体系的同时,重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与服务功能,全面规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了以组织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扛起党建大旗,每一个党组织强起来、每一名农牧民动起来、每一项工作活起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大文章”一定会越来越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