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3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十年蜕变的幸福和骄傲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2年10月31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孙鹤玲


  ◎孙鹤玲

  我的家乡甘南,地处中国西部,甘肃西南部,一块可以孕育出万千变化的神奇土地。十年前,还在南方求学的我每每向同学提及家乡,鲜为人知;十年后,很多故友甚至是素未谋面的网友频频问及扎尕那、尕海湖、美仁大草原……言语中充满了向往和期许。是什么原因让家乡在抖音、快手等媒介高频推送,网民纷纷留言评好;是什么原因让各色大巴、房车、私家车不远百里千里蜂拥而至,一房难求。是这十年,甘南经历了沧海桑田的蜕变,正以全新的面貌矗立在雪域高原。
  十年来,天蓝草绿水清,“全域旅游无垃圾”成为甘南的“新名片”。十年前的甘南,大街上常常能看到漫步的牛羊,那是当地农牧区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这十年,我们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创造性地开展了全域无垃圾“环境革命”,组织全州上下像爱惜孩子一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持续加大生态治理,加快文旅融合发展,创建“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区”。在万千党员干部的“躬身”中,农牧区群众也养成了讲究庭院卫生、注重健康生活的良好习惯,春风化雨般地改变了千百年来农牧村人畜混居的生产生活方式,革除了落后思想,革新了整体形象,实现了由“经济跟跑者”向“生态领跑者”的华丽转身,在全省全国乃至海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和广泛赞誉。如今,随着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深入推进,随着全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投身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主题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甘南的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林更密了,处处好风光,家家住新房,沿路的村落早已成为吸引游客驻足的一道道美景,曾今难觅踪影的野生动物也频频现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随处可见。十年的变化,不只在山林草场,也不仅仅是风俗习惯,更在于思想、理念、心灵。
  这十年,社会和谐稳定,“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相拥”成为甘南的“主旋律。“为中华树魂、为民族立根、为生民立命、为梦想扬帆”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迈上了新台阶。这十年里,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学习,通过深入研讨交流,把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各自的工作中,体现到民族团结上。这十年,各族人民群众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中,不断增强“三个离不开”和“五个认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十年来,全州各民族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形成的团结稳定大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脱贫攻坚战如期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丰硕,绿色生态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
  十年来,政通人和民乐,“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成为甘南的“连心桥”。想起十年前,跟随家人到一些村镇游玩,很多地方遍地垃圾,影响了人们的体验,十年过去了,现在走进村村寨寨,触目皆是青山绿水、新农牧村、新景象。无论大人还是孩子,交流起来,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自豪感和幸福感,他们用普通话跟你交流,介绍农家乐牧家乐里自己的拿手菜和周围的好地方,菜品富有地方特色,多是甘南当地的绿色有机食材……我切身感受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日新月异,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越来越强。这十年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持续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以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推动各级干部和广大党员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生态保护、维护稳定等重大实践中冲在前、作表率,全州4万多名干部走田间巷道、坐农家板凳,深入基层一线了解民情、化解矛盾、宣传政策、解决问题,拉近了干群距离、厚植了群众感情,“听党话跟党走、过上好生活”的生动实践,在甘南大地上描绘出了幸福安康生活的新画卷。
  十年时间,甘南已经成为发展蜕变和好山好水的代名词,我们亲历了家乡的美丽蝶变,感受着时代的澎湃脉搏,提及家乡我不再羞涩、含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心里激荡,展望未来,我信心百倍,我相信,我们抖擞精神、携手共进,一定可以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甘南。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