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版/ 02版:甘南日报 /下一版  查看本版大图
 
 

甘南州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让良田高产稳产 让农民端牢饭碗



甘南日报新闻 时间: 2023年01月05日 来源: 甘南日报
作者:苏努


  记者 苏努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近年来,我州按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州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打造‘五无甘南’、创建‘十有家园’,建设青藏高原绿色现代化先行示范区”宏伟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以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制种基地和脱贫巩固地区为重点区域,实施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加快补上农田基础设施短板,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态环境,巩固和提升全州粮食产能,稳定保障全年粮食产量10.8万吨以上。
  2022年4月20日,临潭县万亩高标准农田青稞标准化种植基地项目正式开耕,数十台农机在平整方正的田地间来回穿梭,机器轰鸣声奏响了春耕“交响曲”。
  临潭县农牧业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站站长杨永红说:“在项目实施中我们按照粮食生产托管服务模式,良种、良法、良机(技)综合增产技术配套应用,采取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供种、统一播种、统一大田管理、统一收货“五统一”机制,做到了小农户与合作社的有效衔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
  据了解,该项目共投资307.9万元,计划建设基地42处共17000亩,实现耕地“小块变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有效解决耕地落差大、渠系配套不完善等问题。同时,青稞种植实行集中化耕地,便于大型农机具从事规模化生产,确保青稞生产科学高效进行。
  甘南州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纳入农业农村重点工作之一,构建农田建设集中统一管理体制,集中研究解决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县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制定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竣工验收、移交管护等制度,为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建立了全州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专家库,逐年更新,补充筛选,目前全州入库专家45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16人,为项目评审、验收和咨询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2019年以来,全州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40个,批复建设面积31万亩,累计投资3.94亿元;灾毁农田修复项目5个,修复面积2.73万亩,投资3276万元。
  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常态化巡查指导的要求,甘南州严格落实督查调度制度,准确掌握县市任务实施进展情况,就督查调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跟踪督查整改,确保审批调度管理有序。加强对县市项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人员,参建单位的设计、监理等人员的培训指导,进一步提高了项目建设管理水平。同时,加快项目储备,建立项目储备库,并编制项目规划。预计全州至2025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8万亩,提升改造4万亩,累计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万亩。计划新建千亩以上梯田宜机化改造示范区5个、千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10个、绿色农田示范区10个。
  甘南州坚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与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撂荒地整治等相结合,重点在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等方面进行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提高了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亩均粮食产能提升10%-20%,节约农田投入成本,省工、节水、节肥等亩均增收节支200元以上。
  据了解,全州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生态治理成效明显,农业宜机化显著提高,标准化种植基地示范良好,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高标准农田建成后,逐步减少农膜,有效提高肥料农药使用率,改善封理化性状,提高耕地质量和承载能力,保持耕地土壤健康,提升农业生产绿色发展水平。

  (上接一版)州生态环境局在牦牛养殖育肥基地、人工饲草料基地、牦牛肉乳链主企业项目选址等方面,持续优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准入成果应用,为牦牛产业开发提供指导。按照《甘肃省生态环境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程序规定》,进一步压缩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和备案时间,牦牛产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对具备条件的牦牛产业项目采取容缺受理,待补齐容缺要件后第一时间予以审批。根据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告知承诺制审批试点行业》清单,属于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告知承诺制审批的牦牛产业项目,即受理即办理。州金融部门制定印发《甘南州金融支持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推动各项金融扶持政策直达市场经营主体。持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截至2022年11月末,全州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共向牦牛产业发放贷款27.90亿元。创新多元化信贷产品,全州共有10家银行机构,推出13款牦牛特色贷款,累计发放贷款金额4.21亿元。完善政策性农险补贴政策,6家承办农业保险的财险公司已为112.31万头牦牛提供33.68亿元风险保障,承保理赔工作正在稳步有序推进。延伸全产业链贷款,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牦牛生产养殖、精深加工、产品研发、仓储物流、品牌推广、销售服务等9大牦牛产业链重点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目前共计发放全产业链贷款28.73亿元。培育龙头企业,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牦牛产业龙头企业,推进牦牛全产业链发展。共计向燎原、华羚、雪顿、安多、昌翔等14家牦牛产业龙头企业提供信贷支持9.06亿元。
  据统计,甘南有120多万头牦牛,约占全国总数的7.5%,是牧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发展牦牛产业极具优势。思路一通,甘南州在加快推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大道上快如疾风。州科技局组织下达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州级自筹科技项目3项。争取落实省级科技创新奖补资金45万元。投入州级财政科技经费293万元,实施《冷却牦牛肉精准分级分割与靶向减损保鲜护色技术创新与生产应用》等科技项目5个。落实经费240万元,共选派227名科技特派员为全州29家涉农(牧)企业、102个合作社、86个产业高质量提升村组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州税务局累计为全州550户牦牛产业相关企业减免税款1485.85万元,156户个体工商户减免税款135.75万元。州畜牧兽医局争取2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争取600万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重点对玛曲、碌曲、夏河和合作三县市2-4岁牦牛出栏进行奖励补助。现已组建玛曲县阿孜试验示范园区国家级保种场1个,牦牛繁育核心群22个,通过开展种畜等级鉴定、种畜定期轮换办法,加大了种质资源利用;《甘南牦牛繁育技术规程》《绿色食品甘南牦牛养殖技术规程》《犏牛养殖技术规程》三个地方标准已经通过甘肃省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州工信局落实省级专项资金280万元,分别奖励燎原公司酸奶车间省级数字化车间建设100万元,奖励安多公司国家级绿色工厂建设100万元,奖励雪顿公司省级“专精特新”建设30万元,补助华羚公司牦牛乳粉生产线智能化改造项目50万元,支持牦牛生产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荐华羚公司申报甘肃省行业技术中心,推荐华羚公司牦牛乳蛋白营养粉产品申报甘肃省工业优秀新产品。引导安多公司依托现有的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设立专家研究室、新产品中试平台,推动禾壹公司与甘肃农业大学合作,组建了甘南牦牛研发专家团队,依据国家标准,制定了《冷鲜、冷冻分割甘南牦牛肉》企业标准。州农业农村局拟定了“甘南州推进牦牛产业化联合体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组建并推荐申报牦牛乳产业发展、夏河县牦牛产业、甘南高原饲草料产业化3家联合体为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待省农业农村厅批复。目前,全州引进或培育龙头企业13家,评定州级龙头企业8家。共认定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其中县级以上牦牛产业领域龙头企业15家。落实各级财政资金5352万元,扶持农牧民合作社189个。开展农牧民合作社四级联创,2022年推荐申报省级示范社26个,评定州级示范社45个。全州已认定牦牛产业领域的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示范社25个、州级示范社52个。
  大浪奔涌逐浪高,蓄势扬帆破浪行。借助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强大引擎,甘南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潮中,正在乘风破浪,扬帆远行。
 
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研发室制作
copyright@2008潍坊北大青鸟华光照排有限公司